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留住雨水凸显善意

2014年08月06日 11:09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许朝军

  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近日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从源头上控制雨水径流,要求新建建设项目硬化地面中的室外可渗透地面率不低于40%。这一举措有望减少三成进入城市排水系统的雨水量。

  现代化城市建设更注重美观卫生的硬化路面,不管是城市道路还是公共场所,硬化路面都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但是,这就导致每逢雨雪天气,降雨和冰雪融水将直接形成地表径流。径流水源由于不能下渗和分流,要么出现水浸街情况最终与污水一同排走,要么直接汇集到城市低洼区域造成内涝灾害。如何处理和利用雨水径流,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建设面临的一道难题。此次广州市专门出台相关管理措施,出台强制性的建设项目硬化地面中的室外可渗透率标准,这不仅是从源头上科学控制径流的积极干预,更是凸显出多重善意的城市建设改革创新。

  推行强制性的建设项目硬化地面室外可渗透率标准,能够有效地为地面径流提供可渗透空间,对于缓解城市地面径流水量,在雨雪季节减少水浸街和内涝症而言,无疑是一个科学的源头疏导措施。而辅助采取建设下沉式绿地和建设雨水调蓄池等设施,将有效地为城市雨水径流套上龙头,实现可渗透式处理。

  水资源缺乏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难题。与此同时,大量降雨等自然性水源因利用不足而白白浪费。尤其是在以硬化为主要风貌特征的现代化城市,地面硬化率居高不下,导致大量雨水和雪融水等无法渗透,这样不仅不能达到合理补充地下水源以及在城市绿化等领域实现雨水二次利用的目标,而且大量雨水径流进入城市排污管道随污水一起排走,为城市排污增添了排污压力,又增加了污染源。由此可见,采取强制推广可渗透标准、建设下沉式绿地、科学建设雨水调蓄设施等,不仅解决了雨污分离难题,而且实现了对自然性水源调蓄利用的科学留水之策,其生态意义不容忽视。

  不管是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是城市管理方面,城市建设管理中如能实现科学留水,对自然性水资源进行科学疏导、保护和利用,不仅体现了城市建设管理智慧,更透露出保护环境、呵护民生的多重善意。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