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疆“白色污染”治理将有新办法

2014年10月15日 15:25 来源:新疆网 参与互动(0)

  在地膜污染治理方面,中央已连续三年在新疆实施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图为2013年春播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的职工正在用小型农业机械清除回收农田中残留的地膜。(资料图片)

  (记者唐红梅报道)10月14日是第45届世界标准日,当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关专家审定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的地方标准,也就是地膜覆盖技术的新标准。

  这意味着,对地膜“白色污染”的治理将有进一步的办法。

  自治区轻工行办副主任詹寒戈在通报地膜生产新标准时介绍,在新标准中,对地膜的厚度指标拟定为0.01至0.02毫米,以提高地膜的厚度和强度。

  2014年上半年开始,自治区经信委、自治区质监局、农业厅等部门,成立了联合工作领导小组,会同自治区质检院、农业环资站、塑料协会、新疆大学和相关企业,进行了连续400多个小时累计600多小时的人工老化试验,最终制定完成了地膜生产的新地方标准。

  目前,新疆年使用地膜15.94万吨,但回收使用率不足10%。

  农田里的“白色污染”到底有怎样的危害?

  自治区农业厅农村环境保护和能源发展处副处长陈军介绍,目前,全疆需要覆地膜的农作物面积达4700万亩,比如,棉花、甜菜、果树等,相当于新疆农作物种植面积的70%,平均一亩地正常使用3.5公斤地膜,由于原来使用的地膜标准太多,地膜太薄,使用之后难以清理,近30年来,每亩地残留下来的地膜达16.88公斤,已超过全国标准的四五倍。

  陈军说,地膜在土地中存在,在污染土地的同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农民每年减产10%至15%,因为大量地膜存在土地当中,种子播种之后,无法扎根和发芽。地膜的成分是聚乙烯,也就是塑料,如果不清理残留在土地中的地膜,自身200至300年都不易腐化。

  据了解,厚度低于0.008毫米的地膜,一公斤10块钱左右,一亩地用量不到3公斤,因成本低,农民都跟着用,二三十年过去,残留的地膜也就越来越多。

  “地膜污染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陈军介绍,在地膜污染治理方面,中央已连续三年在新疆实施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支持31个县市用于相关企业进行废旧地膜的回收与利用。

  同时,2014年中央在旱作农业项目中投入8500万元,重点支持新疆开展覆膜复播农作物的残膜回收利用工作,并对回收企业、农户及专业合作组织回收残膜进行补贴。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3800万元,用于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和服务功能价格体系建设。

  自治区质监局副局长夏青表示,后期,还将探索制定完善农用地膜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相关标准,形成新疆农用地膜合理使用与污染治理的综合标准体系。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