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长江口未监测到幼中华鲟

2014年10月16日 12:08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本报记者蔡新华 见习记者刘静上海报道 记者日前从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获悉,今年中华鲟幼鲟监测数量首次为0,这也基本佐证长江上游中华鲟的产卵场,去年没有幼鲟出生。

  更加严峻的现实是,中华鲟物种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保护区管理处称,自去年以来,在上海长江口(长江入东海的最下游处),他们监测到其他种类鲟,其掠食以及灵敏度都远高于中华鲟。

  从2004年开始,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持续开展了11年的中华鲟幼鲟资源量监测。今年9月18日,保护区管理处监测数据显示,中华鲟幼鲟的资源量呈持续下降趋势。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组组长危起伟说:“没有自然产卵,意味着野生中华鲟种群的数量无法得到补充,如果不及时加强保护,野生中华鲟将面临灭绝危险。”

  据管理处有关人士介绍,尽管2014年没有监测到1岁中华鲟幼鲟,但监测到其他年龄的中华鲟11尾,较往年大大增加。监测到的中华鲟有7尾带有放流标志。其中,5尾为管理处增殖放流的(3尾是4月增殖放流的、两尾是去年12月增殖放流的),两尾是长江水产研究所增殖放流的。

  据分析,这证明此前连续十几年的中华鲟增殖放流还是有一定成效,但至于效果能带来多大的影响,目前很难判断。

  由于其他幼鲟在对人工环境的适应性、游速、抢食能力以及转食能力上均有优势,其在野生环境下对入海前幼年阶段的中华鲟带来的生存压力必然是巨大的。因此,管理处加强了对原有中华鲟幼鲟监测点的工作,确保每个航次都有监测人员到位,全力做到“监测点位的中华鲟一尾都不漏过”。同时,还加大宣传,提高对渔民的补偿,将中华鲟幼鲟的补偿标准从往年的每尾40元提高到每尾100元。今年监测到的11尾中华鲟,有10尾为渔民误捕后报告。

  据悉,长江口中华鲟人工繁育工作也在进行中。从2012年开始,长江口中华鲟亲本性成熟已经培育成功。管理处通过增殖放流人工繁育的中华鲟幼鲟,补充中华鲟资源量。

  此外,还继续加强长江口海洋牧场的建设,加大底栖生物的底播,为中华鲟及其他珍稀濒危物种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