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葛世荣:矿区生态修复的关键在于机制

2014年10月28日 09:5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在徐州的转型中,生态修复是个艰巨的任务。

  2009年,徐州与德国鲁尔地区合作,成立了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中德中心),旨在在中德两国政府、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之间建立以新能源、矿区生态环境、先进制造业、节能减排、煤矿安全开采技术与装备等为主要研究领域,集人才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品制造为一体的产学研国际合作平台。具体合作项目主要包括两方面:煤矿塌陷区的治理,恢复生态环境;打造东方鲁尔工业园。

  近日,中德中心主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表示,中德中心不仅仅要为徐州转型服务,亦要做长远打算,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探索出一条路子。

  NBD:徐州的矿区生态修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葛世荣:首先是研究地表稳定性问题。通俗说就是要确定这100平方公里的煤矿土地沉陷区,哪些地方还在塌陷、正在沉降,哪些地方已经不沉降了。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规划设计意见,请其他机构做评审,最后让政府综合考量。

  NBD:我看到一份资料说,通过这次矿区土地治理,徐州将成为土地富裕的城市,你能具体谈下吗?

  葛世荣:我们这次规划治理的煤矿塌陷土地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通过中德双方的努力,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政策,其中一部分地基稳定的土地可以用作工业和商业用地。现在,徐州南部土地开发基本饱和,治理北部煤矿塌陷土地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增加土地储备,从这个意义上讲,徐州这项行动是打造“富美徐州”的重要举措。

  NBD:这次修复与原来的工作有什么不同?

  葛世荣:过去的统筹规划意识不够强,只是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去做,该保留的保留,该做鱼塘的做鱼塘等。这次工作已经跳出了我们原来所谓的土地修复概念,这是我们在借鉴德国鲁尔区的经验、理念基础上,双方结合起来的设计。从徐州北部塌陷地的水系看,经双方研讨,我们将水定位成规划的灵魂,这样徐州北部也成了一个水乡。省与市领导都认可这个概念。

  NBD:整个徐州煤矿塌陷区的治理修复,对于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有什么借鉴意义?

  葛世荣:徐州煤矿塌陷地的治理修复,仅从面积来看,是全国之前没有过的。我国当前有60多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他们都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除了技术层面,扶持政策如何制定也是一个新的课题。举个例子,煤矿塌陷区治理后的土地归属和开发权益问题如何界定。

  中德合作生态示范区就是要研究塌陷区环境修复的鼓励政策、优惠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比如在德国鲁尔区,实施的是一个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的环境保护持续政策。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中德合作的示范意义和探索性、实验性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NBD:按照你的说法,塌陷区生态治理恢复中,你们并不特别强调技术层面?

  葛世荣:主要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认为这更重要。塌陷区是由采矿导致的,说到底,是“三矿问题”(即矿区、矿工和矿山)。像徐州地方经济相对比较好些,矿区可以做旅游规划或生态区规划;而有的地方比较偏僻,做旅游就不行,可以变成单独的生态修复问题,可以围绕为周边地区提供资源和生活环境资源来规划。

  因此,每个矿区城市的生态修复模式不尽相同,要宜建则建、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林则林、宜渔则渔,把徐州北部地区做到“五宜”的理念上,而不是强行扭过来。

  这其中的关键还是要看机制,比如说我要弄一个湿地公园,这是公益性的投资,应该允许投资方投资之后自主经营。机制决定规划,每片修复土地的开发功能都不一样,我们先把规划拿出来,经过评审批准才可以实施,分片分步组织修复。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