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国资委副主任谈本轮混改难点:配套改革非常迟缓(3) 查看下一页

2014年10月28日 10:1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同样对混合所有制的优势深有体会的还有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下称“中航油集团”)董事长孙立。

  2008年,中航油集团与民营企业泽胜集团合资成立新公司泽胜船务,前者出资1.67亿元,泽胜集团以30条船、8.5万吨运力入股,双方各占50%股份,拉开中航油集团对混合所有制的首次探索。

  合资5年多,泽胜船务已成为长江石化运输领域的排头兵,5年累计运输航油等化工品833万吨,利润总额累计4.38亿元,营业收入累计15.19亿元,年均增长19.98%,资产回报率达到111%,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孙立将5年来的成功合作归功于国企与民企混合所有制下的“优势互补、事半功倍”:“双方互为参股后,国企规范的管理,特别是在安全和质量上的严格要求极大地影响了民企;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决策效率高、市场执行力强,双方优势互补使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建立在混合所有制基础上的国企与民企合作,不仅能够吸纳不同所有制的优势,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国企引入战略投资者,形成好的组织框架,完善治理结构,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运行机制。

  在一些企业家看来,两者之间的合作甚至能防止腐败。一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民营企业家表示:“民营企业要投资合作,账肯定会算得很清楚,因为有利益在其中,就会去监督。两者之间的合作,很自然地就会形成民企与央企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参与“混改”,一个显而易见的益处是,民企可以通过“混改”进入此前未能进入的领域,从而分得一杯羹。就如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所言,能参股一个加油站,不管股份占比多少,那就是拿到了一个印钞机,这样的机会可谓是千载难逢。

  中石化销售公司增资扩股的结果就显示,属意“混改”的民企大有人在。据傅成玉介绍,第一轮有大概7000亿的资金参与非约束性报价,但中石化销售公司不可能对外一次性引进这么多资金,因此设定门槛,裁掉了一批人。

  傅成玉在长江商学院的老同学、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是幸运入选的投资者之一。中石化公告显示,朱新礼通过中国德源资本(香港)有限公司,认购价款30亿元,持有中石化销售公司股权比例为0.84%。“当时报了50亿元,后来中石化批了30亿元,后来知道25家基本都是报的多批的少,我们还是很想多分一点的。”朱新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朱新礼也示,之所以投资中石化,一方面看好加油站非油收入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希望通过中石化加油站网点拓宽汇源的销售网络,此外也出于对傅成玉为人做事的信任。朱新礼说:“(投资中石化)没有犹豫,一点都没有。我们这些钱投进来,如果对这些股东不负责任的话,中石化的压力远远大于我们。”

  关于混改的担忧

  官员:配套改革非常迟缓;

  国企高管:和民营资本打交道,风险大;

  民营企业:没有话语权,我就是“羊入虎口”。

  中石化销售公司增资扩股“应者云集”,认为这是“吃肉喝汤”的难得时机,但也有民营企业家认为,进入国企说不定就“羊入虎口”了。

国资委副主任谈本轮混改难点:配套改革非常迟缓

  曹德旺: “你抓一头鲸扔到锅里,叫我撒一把盐巴下去,我没有那么多钱买盐巴啊。它的本钱太大,我的太小。比如说它增资,动辄增资1000亿,我能占多少股份呢?我没有钱,我也不敢。”

  关注“混改”的人也许还记得,今年两会期间,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就曾公开表示,不敢参与诸如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央企“混改”。

  曹德旺当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你抓一头鲸扔到锅里,叫我撒一把盐巴下去,我没有那么多钱买盐巴啊。它的本钱太大,我的太小。比如说它增资,动辄增资1000亿,我能占多少股份呢?我没有钱,我也不敢。”

国资委副主任谈本轮混改难点:配套改革非常迟缓

  王健林: “如果要混合,一定是私营企业控股,或者至少我要相对控股。”

  还有一些民营大佬也公开表达了与曹德旺类似的想法。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对媒体表示,近来见了好几个央企一把手,都是谈“混合”的。“如果要混合,一定是私营企业控股,或者至少我要相对控股。”否则,“国企控股,不等于我拿钱帮国企吗?”复兴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今年两会期间也提出,在竞争性领域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建议国家明确民营资本在经营中占据主导地位。

  毋庸讳言,民营资本对于“混改”仍存担忧。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认为,“要真正让民间资本有兴趣、无顾虑、放心地参与,就要得到相应的话语权,至少要能派个董事,这是多数民企对于入股国企的基本态度。没有话语权、被动参与,会让很多民营企业有后顾之忧。”

  对于民营企业对话语权的需求,作为央企老总的宋志平表示理解,“民营企业的担心不无道理。所以,这次改革并不只是要他们的钱,同时是要他们参与,借他们的机制。希望由他们更多地来掌控经营。中国建材有好很多企业,是民营企业家来做CEO,而不是原来国有企业的领导。不仅用了民营企业的钱,也用了民营企业的机制,还用了民营企业的企业家。既然愿意混合,就一定要不分你我。”

  民营企业家担忧“羊入虎口”、为国企“做了嫁衣”,国有老总也并非全无顾虑。

  今年两会期间的政协小组讨论中,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中国工商银行前行长杨凯生等曾对此有过一番讨论。

  刘振亚说,一提混合所有制改革心里就害怕,“你拿鲁能来说,它当时是按照发改委、财政部文件要求搞职工持股改革的,后来又引进民营投资,这应该是个精明之举,后来出了问题,那不傻了么?”(编者注:鲁能集团原为国家电网的下属企业,2002年后变身为职工持股控股的企业;后经过几轮股权转让,于2006年5月完成了私有化。但因为违规持股改制等问题,2007年国资委下文,撤回此前的股权转让交易。)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