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刘家新:锂电池前景可期 但目前仍“举步维艰”

2014年11月19日 08:5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锂电池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但也面临不少难题。

  “举步维艰。”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秘书长刘家新这样形容产业当前形势。在他看来,锂电池由于是中间工业品,受下游产业的影响比较明显。

  去年,国内锂离子电池市场销售收入为590亿元,增速超过10%,但在整个电池工业中仅占十分之一左右。由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锂电池前景可期。“新能源汽车明年会有一个大的增长,”刘家新认为,锂电池产业将因此受益,锂电产业的升级路径包括材料升级、加速国产化、上下游磨合等。

  针对锂电在国内电池工业的地位以及新能源汽车能带给产业怎样的新机遇等话题,11月13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成都专访了刘家新。

  电动汽车明年将爆发式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锂电池产业被市场普遍看好,您也是这样的看法吗?

  刘家新:对,实际上它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紧密相连。电池行业是我们国家的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汽车的交叉产品,不管发展哪个产业都会用到它。发展七大未来产业有三个产业和电池有关,而锂电池是电池产业升级的一个关键产品,未来发展前景很好。

  NBD:有观点认为,未来几年都是锂电池的发展高峰期。您认为背后有哪些因素驱使?

  刘家新:根据国家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社会保有量将达到50万辆,2020年达到500万辆。虽然看起来是有这么大的目标和方向,但当前市场没有这么大的容量。看起来这个行业很红火,但行业企业生存比较艰难,有时候感觉到举步维艰。

  NBD:为什么会感觉 “举步维艰”?

  刘家新:锂电池在整个产业链里是中间工业品,不是终端产品,它靠下游产业拉动。比如说电动汽车拉动电池,产生拉动效应需要一段时间。

  今年和去年相比,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和国家政策的强烈推动有关,再加上技术的成熟,包括整车厂的磨合,现在基本能够达到要求,明年肯定还会爆发式增长。

  做锂电池不能想着赚快钱

  NBD:目前锂电池的应用,是否主要在手机和消费类运用更多?

  刘家新:对,它的增长主要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些产品的更新把中间的工业品电池带动起来。

  NBD:未来,电动汽车这一块是最重要的?

  刘家新: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带动很大。锂电池这几年发展下来,技术成本在降低,我觉得锂电池已相对成熟。我们往往过度关注锂电池在动力电池上的应用,实际我觉得储能的市场空间也非常大。

  NBD:短期内,锂电的突破点主要在公共交通吗?

  刘家新:目前在私家车推广方面还有一定难度,这基于老百姓对产品的认识,此外,现在比较矛盾的是充电桩跟不上。

  NBD:基于锂电行业现状,对于其未来的发展路径,您有什么建议?

  刘家新:材料在改变,电池也在改变,应该说进步比较大。尤其在加快国产化方面,与日本和韩国的技术差距在缩小。电池本身的制造工艺要求是非常高的,包括工艺路线等,所以不能急躁,我们必须克服浮躁心理,克服赚快钱的心理,做电池是不能赚快钱的,必须一步一步做扎实。这个产业从技术到真正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过程比较长。

  产品要做好,安全性更要解决,没有安全性的产品就没有市场。作为中间工业品,还要不断和上游,和整车厂以及下游产业磨合,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

  车企应该引领行业走向

  NBD:锂电乃至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方面需求较大,但另一方面关键有效供给似乎又不足?

  刘家新:它的需求是很大,生产企业也很多。表面上看是产能过剩,但另一方面有效供给又不足,目前很难有企业做出性价比合适的产品。这需要时间和量的积累,短时间内走多快也不现实。

  NBD:为什么传统汽车商积极性不高呢?

  现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往往在传统车企手里,但对传统汽车企业来说,如果汽车好卖,做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就不高,这也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汽车行业这十年发展很好,你让他转型升级,积极性和主动性肯定大打折扣。

  NBD:汽车厂商如何去做这种转型?

  刘家新:首先,汽车厂商的龙头作用要起好,配合带动正负极材料包括电池商,把构建产业链的想法提升。新能源汽车对电池有什么要求?客户有什么样的要求?研发什么样的车?都要给自己明确要求,这样把产业链完善起来,如果龙头企业不动,下游再忙活也没用。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