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100%原油天然气98%煤炭70%电力靠外部供给

2014年12月23日 08:5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参与互动(0)

  北京的胃口很大,平均每天消耗6万吨煤炭,2万吨汽柴油,2.5亿度电和2500万立方米天然气。

  在日前召开的北京能源论坛上,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洪继元介绍北京能源供需情况。北京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市,同时也是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本地能源自给率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北京100%的原油和天然气、98%的煤炭、70%的电力、40%的成品油都要靠外部供给,是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城市。

  现阶段,北京能源需求总量越来越大,能源结构进入快速调整时期。城市运行对能源供应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功能的疏解需要能源作为保障,农村地区能源利用方式转变需求迫切。

  压减燃煤进入关键期

  北京有2000多万人口,年能源消费总量超过7000万吨标准煤。

  洪继元介绍,近年来北京通过综合实施节能减排措施,能源消费增速得到控制。过去五年,北京以3.1%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8.8%的GDP增长,2013年北京能源消费增速为2.4%,支撑GDP7.7%的增长。

  但是,作为特大型的能源消费城市,随着城市化、国际化推进,项目投资和能源刚性需求,以及城市病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北京能源消费总量仍保持增长态势。

  按照国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战略,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2017年北京市燃煤总量比2012年削减1300万吨,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10%以下,优质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90%以上。

  洪继元解释称,燃煤总量从2300万吨降到1000万吨,燃煤压减量相当于过去14年压采量的两倍。优质能源占比从目前的77%,提高到90%以上,意味着短期内需要减少一大批清洁能源供应设施。“一方面,我们要陆续地关停本地的一些燃煤电厂,另一方面从外部大力的输入电力和天然气。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洪继元说:“从现在到2017年是北京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压减燃煤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全面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最大限度地压减燃煤,不断增加天然气,电力等优质清洁能源的供应。”

  根据北京发展计划,首先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不合理的能源需求。建立能源消费总量的预测预警机制,在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

  重点压减电厂、供热锅炉、工业和民用煤

  北京市自1998年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压减燃煤比重。到2012年,北京用14年时间减少燃煤使用700万吨;现阶段北京提出到2017年,用5年时间压减燃煤1300万吨,压减量将近14年的两倍。

  洪继元介绍,下一步在电厂、供热锅炉,工业用煤和民用散煤四个领域实行燃煤的压产工作。

  在电厂运营方面,重点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2014年,西北、东北燃气热电中心建成投产运行,关停高井热电厂燃煤机组(2014年7月已关停)。2015年,华能北京热电厂新增燃气发电机组建成投产运行,关停国华、京能热电厂燃煤机组。2016年,关停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

  在供热锅炉方面,重点完成城六区现有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改造。到2015年,全部取消五环以内燃煤锅炉。同时有序地推进远郊区县的燃煤改造,禁止新城和重点城新建和扩建的燃煤供热设施。

  在企业生产用能清洁化上,2015年,完成19个市级以上工业开发区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2016年,基本完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城六区及远郊新城建成区的商业、各类经营服务行业燃煤全部改用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洪继元说:“除了大力的压减燃煤,我们还将大力发展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推动清洁生产,加快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提高能源清洁化的利用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在能源通道建设上,重点建设电力和油气输送管道。在电力领域,一方面要继续加强西电东送通道建设,还要打通北电南送的通道,把内蒙古、山西电力送入北京,在北京形成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受电格局。

  燃气领域继续完成陕京的供气系统,增加外部供气东道,建成大唐煤制气、唐山LNG、陕京的四线工程。同时,还要超前谋划陕京五线,形成“三种气源,七大通道”的燃气供应体系。本报记者 王秀强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