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企合并:审慎而行

2015年03月10日 14:33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杨楠报道

  国企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列入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的重点内容。这也意味着,2015年将进入国企改革实施阶段。

  截至2015年2月26日,中青舆情监测室共监测到“国企合并”等相关信息逾17万条。

  继南北车合并之后,中电投国家核电合并也获批,之后联通和电信、中石油和中石化,中海油和中石化等央企国企的合并传闻又一度在市场引发强烈关注,“中国将迎来国企重组合并的大浪潮”,这样的说法越来越多。

  “真合并”与“被合并”

  2014年年底,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公布合作方案,合并方式为中国南车吸收合并中国北车,合并双方初步拟定新名称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南北车合并传闻成为事实。

  有铁路专家表示,南车、北车的合并,已经不仅仅是市场的必然选择,也是央企管理和战略管理等方面的选择。中国铁路装备的需求量在未来几年将达到顶峰,而南车、北车的产能则将远高于需求,必须要靠拓展海外市场来满足,海外市场是未来利润的主要来源。在两车合并的背后,其实也大幅降低了两大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以适应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继南北车合并之后,与高铁同属“出海”重点领域的核电诞生新的“巨无霸”。在今年的2月初,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启动中电投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重组的消息被证实。

  有分析指出,与南北车合并的“大一统”模式不同,此次中电投与国核技合并将打破原有的“二虎称霸”的状态,中国核电格局将形成三分天下的版图。两家核电公司合并之后,新集团谋定出海抢占市场,预计将启动IPO。

  有趣的是,在短时间内,连续两个大的国企合并动作被证实之后,国企合并的传闻开始越来越多,愈演愈烈。联通和电信、中石油和中石化,中海油和中石化也加入了“被合并”的传闻中,虽然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以及工信部以及中石化均出来辟谣,但是仍然有人认为,这种整合传闻或许不是空穴来风,南北车合并就是从传闻开始到最后成真。

  国企合并是否会成为一种趋势?

  随着国企合并传闻的增多,讨论的日趋激烈,是否说明在未来会成为一种趋势呢?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黎友焕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下一轮的改革设计框架中,可以看出合并重组已经成为国企改革的一种重要路径之一,因此,合并重组也可能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曾向媒体透露,从国资委负责牵头的改革任务来看,国企合并重组的数字已经渐渐明晰。国资委管辖的国有企业,最后将集中到30到50个,全国性的大的央企大概是100个左右,重组为30到50家,相当于企业数量将减少六七成。

  李锦曾指出,国资体系瘦身将是一大任务,国企发展模式将从增量发展变为存量组合。下一步,建筑、电力、铁路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众多央企,还将面临大规模的合并重组。大型国企合并是一种大趋势,央企需要瘦身,从原来一味做大形成的虚胖,向做强做优转变。2015年是国企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

  也有专家指出,企业国际化的需求,更要求企业在资源、规模上达到一定级别,才能获得话语权的提升。从本质上看,推动大型国企合并,有助于降低相关大型国企之间的恶性竞争,降低其内耗影响,以此形成一个拳头对外,增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筹码,并间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然而业界并非这一种声音。中国企业联合会经济学博士冯立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南北车合并,与中电投国家核电合并均为个案,并不代表一种趋势。之所以央企合并潮的传闻会频频曝出,更多的是一种担心,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毕竟这些企业,是打破中国计划经济所划分出来的,均是在中国政企分开的情况下组建而成的,本身上是一种打破垄断,促进竞争的方式。

  冯立果认为,现在谈论南北车合并成功与否还为时过早,过去南车和北车分别占据着中国高铁产业的市场份额,已经属于寡头的竞争,如果现在通过行政的方式将其合并,成为唯一的一家,对于行业来讲,南北车合并可以与铁路总公司在买卖双方可能会形成势均力敌,有形成行业垄断的可能性。

  过去这十几年来,中国高铁产业的技术,无论是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还是原始创新,有很大进步,这就得益于南北车两家公司之间不同路径的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

  至于2015年是否会是国企并购重组关键一年,冯立果表示,不一定是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但一定是大改革的一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已经指明了改革的大方向,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要缩减权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组建投资控股公司,允许私人职工参股等。现在需要的是中央拿出央企国企改革的方案,但方案迟迟没有出台。由于央企与国企的情况十分复杂,甚至超出了一般公众和专家的理解,所以一个方案想要容纳所有央企国企,难度非常大。最终可能会出台原则性纲领性的文件,而不会涉及所有企业,甚至是大部分企业,涉及到具体行业或者具体企业时,可能还会出台具体的方案。

  合并会利于“走出去”吗?

  无论是与高铁有关的南北车合并,还是与核电有关的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合并,均是同属于中国“出海”的重点领域,企业合并重组的优势都是显而易见的,可以避免内耗、要素集中、优势互补。

  合并无疑是为了形成更大对抗力量,迎接来自世界各国的强势竞争。但是合并一定会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吗?

  黎友焕认为,一旦合并之后形成世界级的大公司,合并整合各种资源后,更有利于走出去,更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世界级的企业竞争。

  事情都有两面性,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各有不同。黎友焕认为,在同一个行业内,如果企业数量减少,竞争不一定相应减少,主要是因为合并重组后,大企业的竞争力加强,对其他企业来说竞争压力增大。如果不是能够形成市场垄断的国企合并,很可能会对企业创新动力带来利好。一方面合作重组的目的往往就是通过柔和更大的资源进行创新,从而提供竞争力;另一方面,面对更大的竞争对手,往往出路也只能是通过创新来提高竞争力。

  大型国企合并虽然有利于形成企业合力,强化中国企业的对外竞争力,但是也可能一定程度上导致行业垄断的形成,对民资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一定影响。对此黎友焕认为,由于前期对投资依赖很大,当前的投资势头减弱,民间投资下降幅度较大,民营企业投资动力不足,很大程度上还将依赖国企投资,因此推动国企的继续投资还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手段。但大型国企合并重组很明显又会在这个领域进一步对民企形成压力。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曾向媒体表示,除了同行业巨头之间的整合,国有企业大规模重组还有其他路径。比如全面推进“混合所有制”,逐步退出非自然垄断性领域,以及逐步剥离非核心业务,放开一些下游领域。

  张春晓认为,如果民营资本还没有壮大到能够承接这个产业链,那么就带着民营资本发展。比如说,给民营企业一些相应的购买制,让他们做配建,跟着发展,当民营企业壮大到能够承接产业链节点的时候,国有经济再开始逐渐退出。

  如今,国企改革方案讨论已涉及改革深水区,由于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尚未出台,各地仍静待相关操作细则和红线出台,2015年各地国企改革有望进一步加速,国企改革有望成为贯穿今年的重要主题。

  “国企合并潮”的发生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在合并的过程中要审慎进行,要注重企业的管理,不要因为形成暂时的垄断趋势就忽视企业创新,要拥有足够的发展活力,重视市场竞争。

  业内专家也提醒,在国企合并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衡量各方的利益,谋定而后行。否则,盲目的合并举措将会引发混乱。不应该单纯把数量减少作为国企重组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的质量。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