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塑料制品单独回收

2015年07月01日 08:09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

  在6月25日世界海员日前夕,《经济日报》记者跟随中远“西班牙号”集装箱货轮出海,亲身感受了海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登上“西班牙号”,除了对我国的造船技术深感钦佩外,记者最大的感觉是干净。船政委于宏说,这主要得益于船上严格实施的“垃圾分类”。“西班牙号”上的每一名海员都会接受垃圾分类的相关教育,这也是记者上船后了解的第一项内容。

  “海员们的生活垃圾都必须回船”,于宏介绍说,他们的垃圾分类处理是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做的,一切塑料垃圾禁止入海,必须岸上回收,生活垃圾和食品垃圾在距离最近陆地12海里处可处理入海。其中放置食品垃圾的桶,还必须多一个过滤污水的铁桶,必须将食品垃圾的污水滤去,这样存放食品垃圾才能保持干净卫生,防止病疫,保护海员身体健康。

  “在船上实行垃圾分类已经20多年了。”老船长吴文彬告诉记者,由于船舱空间有限,“西班牙号”将垃圾主要分为两大类: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一些塑料制品在生活区内设立了专门的回收箱。

  在餐厅吃饭时,一名年轻海员的细微动作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名海员先把牛奶盒上的塑料胶条和塑料吸管单独放进塑料回收桶里,然后再把空牛奶盒放进可回收垃圾桶里。

  这名“80后”海员名叫李康,主要负责按照大副或值班驾驶员指示联系机舱灌注、移注、排出压载水或排出货舱污水工作。“在船上工作已经几年时间,耳濡目染,已经能自觉地将个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到相应的垃圾箱内。不只是我如此,其他的海员兄弟也是一样。”李康说。

  “垃圾分类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是重大的卫生检疫问题,稍有闪失公司将承受经济损失。”于宏说,现在各国对货轮的卫生检查越来越严格。“他们可不是走走形式,那真是‘鸡蛋里头挑骨头’。有一次我们的船刚靠岸,一名美国卫生署的官员就登船检查,他在厨余垃圾桶里来回翻找,不放过一点儿蛛丝马迹。”

  和海员们聊天,他们说得最多的是船上的生活。当海员10多年的“水头”卢峰说,多年前,他家里就设置了多个垃圾桶。起初家里人不习惯,现在他们小区里也有了垃圾分类桶,家里人也就释然了,并且他还成了推广垃圾分类处理的小区志愿者。

  文/本报记者 郑 彬

【编辑:吕思言】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