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姚建明:警惕生物质能源步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2015年09月01日 09:4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能源9月1日电(孙广见)过去几年,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思考。但伴随着我国对农村环境的改善、能源结构调整的不断完善,以生物质能源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了缓解环境压力、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选择之一,被公众寄予厚望。

  长久以来,生物质能源在我国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行业的发展步履维艰。“生物质能源虽然在国内已经发展了10多年的时间,但由于业内存在的桎梏太多,导致企业存活率低,大部分企业都处在投产即亏损的尴尬境地。”中农绿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建明表示。

  打破业内发展瓶颈 需多方努力

  近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再加之生物质能源的前期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技术,这令很多意图进军生物质能源领域的企业望而却步。“现在做生物质能源的企业,大部分都有自己稳定盈利的项目,拿其他项目的利润来供养生物质能源项目的运行。”姚建明说

  据了解,生物天然气的成本价格为3元/m3以上,而常规天然气开发的成本价格则控制在2.5元/m3以下。生物天然气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是制约行业的发展最大的瓶颈。

  “如果国家不给予补贴政策,企业实在是难以为继,并且亏损企业拿不出资金来进行技术上创新,缺少新技术的注入,生产成本自然降不下来。长此以往,整个行业将会步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整个行业将走向没落。”姚建明说“虽然国家在生物质项目的建设已经给予了40%的补贴,但这仍无法改变在后期运营上生物质天然气亏损的窘境。”

  我国用于供应生物质能源的原料丰富,但收集却存在诸多困难。“国内涉足生物质能源的企业在原料收集上对困难估计明显不足,缺少与农民打交道的经验,依赖于原料收购的中间商,但由于监管的缺失,很多中间商逾越道德的底线,在原料中加水、加沙、加泥巴石块,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中粮集团生物能源事业部总工程师严明奕介绍到。

  姚建明认为,这是由于传统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工业化生产方式产生的矛盾。

  他建议,应该成立统一、规范的原料收集平台-农机合作社,由企业带头发起,农民以合作的形式入股。农民成为了合作社的股东后,对原料收集的热情将会提高,这样不仅有益于提高原料收集效率,而且还降低了企业收集原料的成本。

  前景广阔 投资潜力大

  从全世界来看,生物质能源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美国未来的能源核心战略之一就是发展生物质能源。到2020年美国生物质液体燃料将超过1.1亿吨,替代化石石油制品达40%左右,将会为美国在2020年之前实现能源的自主安全稳定体系建设做出较大贡献。

  另据有关权威资料公布信息测算,到2020年我国原油对海外的依存度可能超过75%,每年约有4.5亿吨原油从海外进口。

  “随着我国能源缺口的不断扩大,能源结构将逐渐向生物质能源倾斜,市场潜力不言而喻,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也纷纷将转移到了这片待开发的蓝海。”姚建明表示。

  通过一系列试验证明,生物质能源通过技术上的创新,生产成本完全是可以控制。

  姚建明介绍,以中能绿能在河北省涿州建设的生物天然气工程项目为例,项目的投入与产出的容积比已经达到了1:3,即每日投入1000m3的液体原料可得到3000m3的生物天然气,如果将此项目产业化运营后,生物天然气的生产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不过,我国的生物质发电产业主要停留在示范项目阶段,并未形成大规模合理利用,且生物质发电在我国电力生产结构中占比极小,在我国新能源发电结构中占比仅为1/10左右。“现在行业内急需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这样才能调动企业发展的热情。”姚建明说。

  另据记者了解到,目前行业还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无资质企业的进入、行业标准不规范等问题开始逐渐凸显。

  姚建明也担忧地指出,目前业内秩序混乱,没有形成企业可以遵守的规则,这会为行业的发展带来隐患。因此制定规范的行业标准也同样迫在眉睫。

  “在国内城镇化进程加快与国外生物质利用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我国生物质事业也会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生物质能源产业前景可期。” 姚建明表示。

【编辑:刘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