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西煤企新经济:从地下到地上 由矿工变农民(图)

2016年09月26日 10: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山西煤企新经济:从地下到地上由矿工变农民(图)
    “我们从2010年开始探索转型,从挖掘地下资源改为地上资源,企业矿工也变成农民。”国有企业晋盂集团下属的石店煤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生如此向参访者介绍。 范丽芳 摄

  中新网阳泉9月26日电 题:山西煤企新经济:从地下到地上 由矿工变农民

  作者范丽芳

  位于山西东部的阳泉市盂县小镇上,山林遍地,鸡鸭成群;一处裸露着黄土与黑煤处立着的指示牌显示,这里不久后将变为垂钓中心。26日,来自全国59家重点网络媒体记者来到这个中国著名无烟煤生产基地,看到的不是“漫天灰尘”,而是满眼绿色。

  “我们从2010年开始探索转型,从挖掘地下资源改为开发地上资源,企业矿工也变成农民。”国有企业晋盂集团下属的石店煤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生如此向参访者介绍。

  始建于1952年的盂县石店煤业有限公司,是山西省盂县建矿最早的煤炭企业,在“煤炭黄金”十年间曾叱咤一时,为当地经济数据增色不少。

  2008年后,随着煤炭储备资源减少,金融危机冲击,特别是焦煤坑口因枯竭关闭,企业的循环经济链开始出现“断裂”;地面企业陷入亏损境地,被迫停产。“还有长期以来煤炭的地下开采,周边村庄土地大面积塌陷,每年仅土地塌陷补偿费用就高达375万元。”张志生坦言。

26日,来自全国59家重点网络媒体记者来到这个中国著名无烟煤生产基地,看到的不是“漫天灰尘”,而是满眼绿色。 范丽芳 摄
26日,来自全国59家重点网络媒体记者来到这个中国著名无烟煤生产基地,看到的不是“漫天灰尘”,而是满眼绿色。 范丽芳 摄

  媒体的公开报道显示,这里曾经荆棘遍地,土石裸露,方圆几公里的煤矿采空区内,地面塌陷,沟壑纵横,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外忧内患下,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脚下的这块土地。

  经过多名专家及业内人士的反复考察、论证,2010年开始,张志生将企业开发重点从地下转向地上。矿工们用一年多的时间,填坑、平土、植树、种草,在对原有采煤区回填后,原地建成了绿色生态园。

  当日,采访团记者看到,上万亩土地经过治理被分割成了苗圃、花卉和蔬菜大棚等若干小区;养殖园内,散养的鸡羊在山坡上分区觅食;道路随山势蜿蜒起伏,串通各个区域,一个相当规模的现代化农业园区正在形成。

生态园内展板显示的昔日景象。媒体的公开报道显示,这里曾经荆棘遍地,土石裸露,方圆几公里的煤矿采空区内,地面塌陷,沟壑纵横。 范丽芳 摄
生态园内展板显示的昔日景象。媒体的公开报道显示,这里曾经荆棘遍地,土石裸露,方圆几公里的煤矿采空区内,地面塌陷,沟壑纵横。 范丽芳 摄

  根据规划,总投资6亿元的华北奕丰生态园完成后,将是一个集生态和观光的农业示范园、绿色食品生产园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

  “现在煤炭行业不仅不赚钱,我们还连续两年亏损。”张志生介绍,“生态园里新规划的林业部分已开始盈利,更重要的是3000多名员工没有因煤炭效益不景气而下岗。”

  事实上,转型发展正在成为山西许多煤炭企业的“新常态”。过去,山西以煤炭资源丰富闻名全国,但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加之近年煤炭经济遭遇“寒冬”,煤焦企业纷纷通过发展旅游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开发新能源等多种方式,寻找新出路。(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