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进程加快 煤炭企业加速进入"恐龙时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资源整合进程加快 煤炭企业加速进入"恐龙时代"
2010年03月22日 07: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煤炭行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进程的加快,一个个产能过亿吨的大型煤炭集团和煤炭基地不断出现,山西、内蒙古、河南、新疆、山东等主要产煤大省,正在或准备引领煤炭行业进入以大集团组建为标志的“恐龙时代”。而这一演化进程,无疑适应了当前整个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气候,并有望将这一高碳行业推向低碳发展的新平台。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煤炭产业集中度,我国煤炭产业显得很分散。实施煤炭大集团战略,可以集中有限资源解决各个企业在煤化工、电铝等产业链上的诸多不足,如分头决策、分散投资、实力不足、技术支持不够、重复建设等问题,从而实现集中决策、集中投入、集中研发、互借优势、统筹应用,加速实现煤炭产业的结构性优化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几年,在中央加快培育煤炭大集团的政策推动下,各主要产煤省市大力实施重组整合。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2个主要产煤省完成了煤炭大集团的重组工作。但具有革命性的变革,始于煤炭生产大省山西。

  借助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山西省2009年进行了大规模煤炭资源整合,要求主体煤炭企业年产量不得低于300万吨;注册资金不得低于2亿元;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具有8年以上管理大型、中型煤矿经历;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不得少于90人。

  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山西高碳经济也要低碳发展”,要“好”字为先,“绿”字为要,“民”字为本,建设产业多元、低碳发展、社会和谐、城乡宜居、山川秀美的新山西。发展改革委官员表示,山西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煤企兼并重组后,这个省办矿体制明显优化。从煤炭企业数量上看,国有企业办矿占20%,民营企业办矿占30%,股份制企业办矿占50%。

  据了解,山西煤炭工业的结构调整分为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高产高效3个阶段。目前,山西煤矿的数量已由2600座已减少到1053座;煤炭企业的个数由2200家减少到了130家;年产生能力在30万吨以下的煤矿通过整合全部淘汰;90万吨以上的煤矿已占到煤矿总数的70%,并要求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继山西煤改之后,今年3月初,河南省政府正式公布本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兼并重组的重点指向年产规模在15万吨至30万吨的煤矿,力争在今年年底建成3个年产5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企业数量从近800家减少到50家左右,使河南省骨干煤炭企业控制的资源量占全省总量的85%以上,产量占到75%以上,保证单个矿井生产规模不低于15万吨/年。

  河南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的主体是年生产规模在100万吨以上的21家大型煤炭企业,包括中平能化集团、河南煤化集团、义煤集团、郑煤集团、神火集团、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等。通过企业并购、转让、联合重组、控股等兼并重组方式,逐步形成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

  在山西省的北邻,内蒙古煤炭储量已超过山西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1/4。为在资源上保证重工业化的跃进式发展,去年10月份,内蒙古制定了要求本地私营煤矿企业必须与国有煤炭集团或国有合资煤炭企业整合的方案。作为资源大省的新疆也在加快整合步伐,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介绍,目前新疆煤炭企业的总数量从2002年的1820家降到259家,开采量从不到2000万吨上升至9000万吨,回采率提高到65%。

  在东部沿海,煤炭资源大省山东也在酝酿实施省属煤炭企业的重组整合。山东省国资委主任谭成义表示,山东将打造10户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集团,其中包括煤炭企业的战略性重组。目前,山东省省属煤炭企业有7家,分别是兖矿集团、枣庄矿业、淄博矿业、新汶矿业、龙口矿业、肥城矿业、临沂矿业,合计产能超过1亿吨。业内透露,山东大煤炭集团组建后,拟通过产权关系的整合,逐步建立统一的销售、采购及资金运作平台,实现省内煤炭储备的统一规划和开采,同时将重点放在省外尤其是国外资源的整合开拓上。此前,兖矿集团已在澳大利亚取得两个煤矿的开采权,并逐步获取收益。

  近年来,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工业大省,山东每年除自己生产1.4亿吨煤炭之外,还要从省外调入1亿多吨。为改变省内煤炭资源日趋枯竭的现状,山东各大煤炭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目前,山东企业在省外、海外占有资源储量已超过省内本埠资源量,仅7大省属煤矿就已在省外圈占煤炭资源500亿吨。而今后实施的大集团战略,将使山东更有效地进行全球性资源整合和有效开发利用。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