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我12岁就成了陈嘉庚的兵”

2012年12月05日 12: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太原12月5日电 题:“我12岁就成了陈嘉庚的兵”

  作者 吕玮

  “我12岁就成了陈嘉庚的兵,在云南加入南侨机工的先锋队,后来在北京当了杜聿明家的司机。”中国现存年龄最小的“南侨机工”苏荣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抬起青筋毕现的双手比划着,用简单的言语勾勒自己的人生。

  生于1925年的苏荣禄被抱养至福建永定,两年后被婶母带到新加坡。70年前,中国国土沦陷,海上交通被日军全面封锁。抢修出来的滇缅公路,成为中国通向外界的唯一交通线,但当时的中国缺乏大批熟练司机。

  “平均每公里,就有一个战友牺牲。”苏荣禄回忆,爱国侨领陈嘉庚发起的“南侨机工”,3000多人毁家纾难,从东南亚各地汇集到新加坡,分九批辗转来到云南,担负滇缅公路的抗战物资运输任务,三分之一的机工长眠在绵延千余里莽莽群山之中。

  一直在中国各地寻访当年“南侨机工”的原山西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林卫国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仍然健在的“南侨机工”仅有22位,其中16位在国内,年龄最小者85岁,最长者98岁。山西仅有两位在世,除苏荣禄外,另一位95岁的“老机工”重病在身,几乎不能言语。

  “当时的运输条件实在太艰苦了,沿途高山、深谷、悬崖、峭壁、陡坡、急弯不计其数,还要跨越一些湍急河流,头顶还有日军的轰炸机,行车环境相当危险。”亲眼目睹了许多战友的离去,苏荣禄回忆时仍难掩悲伤。“真不忍心回想,那种战乱时代,机工出事是常有的事,遇难同事的尸体,曾经压住了我。人死了,没有人去专门收尸、掩埋,也没有人去通知、慰问家属。”

  战争的残酷中,存留着诸多温情。70多年过去了,苏荣禄依然默念那段岁月,闲来总会翻看过往的照片。“那时全队我年龄最小,大家都很照顾我。队长会喊我‘小孩子’,给我零食和比别人更多的零花钱。”

  抗战胜利后,苏荣禄辗转进入杜聿明在北京的官邸,成为一名家庭司机,专门服务杜聿明妻子曹秀清和她的子女,被授予少尉副官。“杜夫人是治家能手,汽车每次加油花的钱,都会签字过问,一一列在记事本上。”

  新中国成立后,内地急缺汽车司机,苏荣禄来到山西后结婚生子,育有二女一子。妻子杜建华说,老伴很内向,之前一直不愿提及自己曾是国民党士兵的经历,以及文革时给整个家庭造成的创伤。“来时孑然一身,现在是一大家子。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现在,我很满足了。”

  4日,记者来到苏荣禄位于山西太原小店区的家中。已至耄耋之年的苏荣禄身体依然健朗,只是在去年生病做检查时,发现他的胆只有黄豆般大小,令主治医师讶异不已。老人笑言:“人说‘吓破胆’,是不是我当年在滇缅公路上往返,整天提心吊胆造成的?”

  “这些人是抗战中最为悲壮的一个群体,老兵慢慢逝去,但精神不灭。”林卫国告诉记者,当时为了回国抗日,避免拖家人后腿,他们有的偷偷改了姓名,或者偷偷出走,有的甚至女扮男装。他们的事迹虽被后人认可,但是幸存者大多境遇凄凉。

  临别时,苏荣禄颤颤巍巍地起身,给记者敬了一个军礼。他说:“战争年代,我一直手握方向盘,身为军人,却从没抬手给人敬过礼。我只是想让逝去的战友们,能被人怀念。”(完)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