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北京修管线都将用“微创” 电缆异常自动报告

2011年09月23日 17:05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北京修管线都将用“微创”

  “京城马路告别拉锁工程”记者调研报告

  昨天,本报以《这里的工地为啥静悄悄》为题,实地探访了一种全新的维护地下管线的技术,无需开槽破路,就能对管线进行维护和更换。然而,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还有相当一部分地下管线维护工程仍以“开膛破肚”为主,目前雨污、燃气、电力等部门都在研发全新的地下管线修复技术。今后,在城区有望大面积杜绝“拉锁工程”。

  其实,“开拉锁”还是小事,遇到路面上有建筑物、绿地和房屋甚至古建,如果用传统方式在下面铺设管道就得把它们拆掉或挪走,给相关部门增添的拆迁费用或赔款将不可计量,有时候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各种“非开挖”技术应运而生。记者从排水、燃气、电力等部门了解到了一些目前正在运用的新技术,不用“开膛破肚”,就能巧妙地完成管线铺设或修复。

  新技术微创修复令人赞

  案例

  9月10日上午,东三环劲松桥南500米路西,路边被施工人员竖起围挡,围挡中是一个面积约15平方米、深度约两米左右的深坑;而在800米开外的华威桥附近,还有一个相同大小的坑。很多路过的市民都不敢相信,这里竟然是在为一段长约800米的高压燃气管道进行修复,只需要两个小坑,就能完成这么大的工程。

  市燃气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燃气中、低压管道的修复工作从前几年就已经开始实施非开挖技术,但由于技术限制,高压管道只能沿用传统的明挖开槽手段,通过破土断路施工,对管道进行修复和维护。这段800米长的高压燃气管道修复工程,则是本市首次引进国际先进的非开挖技术“管道翻转内衬工艺”完成修复。

  负责该工程的北京天环燃气公司副经理袁竞介绍,“管道翻转内衬工艺”只需在待修复管线的两端各挖一个工作坑,施工人员在其中一个坑内用设备将待修复的管线切开,通过专业设备对管内进行机械清洗、水清洗和喷砂清理等工序,然后将多种修复材料混合装进专业翻转设备,从一端的工作坑内打入管线。这个过程好比将长筒袜套在腿上的过程,修复材料被打入管道内后附着在内壁,以每分钟4米到5米的速度完成整个管道的“行走”;与此同时,修复材料自动剥离,部分材料停留在管道内壁,部分管道就反向剥离,像脱长筒袜一样卷着从另外一个工作坑被拉出来。之后,施工人员还要进行短管焊接、防腐处理等,最后回填工作坑,完成整个施工工序。

  市燃气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城市燃气管线建设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燃气管线大面积施工条件限制不断增加,尤其城市核心区地上建筑密集,明挖施工对各方面影响很大,采用非开挖技术进行管道内衬修复势在必行。该技术有望在全市的高压管线修复中普遍推广。

  新技术:

  任务:修复800米长高压燃气管道

  只需俩小坑 再套“长筒袜”

  案例

  任务:修复20米长地下污水管线

  传统方法开膛破肚惹人烦

  新技术:马路“系个扣” 做个微创术

  “已经十几天了,门口咋还这样呢?”上周五,东城区龙潭湖公园西门外,居民杨先生站在路边说。从十几天前开始,在左安门内大街的辅路上,施工人员每天夜里都要占道施工,路东侧的自行车道被破开了一条半米宽的深沟,要将通讯电缆铺设在地下,然后对路面进行回填和修复。由于施工过程中路面被挖开,导致非机动车无法正常通行,骑车人被迫上了机动车道。“这几天已经修得差不多了,但你看这路,跟打了补丁似的,坑坑洼洼,与周边优美的环境相比显得特别不协调。”

  前天,记者来到施工现场,路面已经回填铺上了沥青,但崭新的沥青铺设在非机动车道上,就好像一块长条形的补丁。这条“补丁”比原来的路面略高一点儿,车轮轧在上面都会颠簸一下。在道路北端,还有一条尚未完全修好的“刀疤”,横在路当中,碎砖和渣土随处可见。“喏,还没修完,晚上他们还会来施工的。”记者顺着路边一个餐馆保安的指引,看到人行道上堆放着沙土堆和一些施工工具。

  其实,在北京城区的路面上,时常能遇到这样的施工场景,由于维修需要,路面被“开膛破肚”,而实际上,北京的交通状况早已不适合这种传统的“开拉锁”式的管道铺设和修复方式,对路面反反复复的开槽、填埋让百姓很反感不说,对社会造成的出行不便、对环境造成的暴土扬场都让“拉锁工程”遭人诟病。

  今夏雨季,丰台区马家堡附近一个小区,由于地下管线破损,导致地下室被淹。原本小区请来了一支维修队伍,用传统方法破土施工,一周又是土又是泥的,给居民出行带来了不便。居民们好不容易熬到了施工完成,可没过多久,地下室又被淹了。于是创安亚公司被请到了现场,这次,小区居民没继续受道路“开膛破肚”之苦。原来人家利用了一种叫“非开挖内置胀管”的技术,很快将这段只有20米长的地下污水管线修好了。小区居民拍手称赞不说,还特意邀请创安亚将小区的地下污水管线全部排查一遍,修复了总长60多米的管线,还保住了一间传达室,因为这间传达室正好就在管线上方,如果用传统办法修复,必须将其拆除。

  记者了解到,这项“非开挖内置胀管技术”目前已在雨污管线的修复过程投入使用了。这种技术无需大面积破路,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旧管道的两端开挖设备坑和工作坑,工作坑就是新管道的入口,而另外一端的出口处有一台动力机做牵引,被称作设备坑。在即将入地的管道前方,安装了破碎滚刀和膨胀器。它的作用就是将地下原有的旧管道打碎,使新替换的管道从容“栖身”。 “用这种技术更换管道,开挖马路的方式也从拉链改为系扣儿。”北京创安亚公司总经理王国辉说。

  王国辉说,如果将传统的开挖技术比作一台大手术,非开挖技术无疑就是一台微创手术,它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在不破坏城市机体的前提下发挥和大手术同样的作用。

  市排水集团管网设施管理分公司经理邝诺告诉记者,在集团“十二五”规划中,“非开挖技术”已经列在其中,目前集团正在对“非开挖”技术在实际运行当中的情况进行调研,今后,“非开挖”技术有望在城市管网改造中得到普遍应用。

  任务:电缆出现异常自动报告

  新技术:电力隧道里 光缆测温变

  北京城市中心区的电力输送主要是由电缆网来实现的,110千伏及以上电网接近70%的电力由电缆网输送。北京电力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市现有35千伏及以上高压电缆线路1200公里,对这些电缆线路的维护,根本不用破土,因为大部分电缆都集中在电力隧道里。

  记者探访了东直门附近一段长约四五百米的电缆隧道,从电缆井沿着扶梯慢慢下到数米深的地下井内,井底虽然略微开阔,但高度只有1米多,只能猫腰前行。隧道两侧是一排排的架子,上面放着碗口粗细、黑色外皮的电缆。除了人力巡查之外,电缆井隧道顶部和附近都有测温光缆,能够探测出每平方米范围内1℃的温度变化,系统能够将测温结果自动发送到附近的北京电缆网运行监控中心。井内还有其他监控设备,一旦出现异常,就会自动报告。

  随着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电缆线路以80公里、电缆隧道以30公里的速度增长。而目前,北京市现有35千伏及以上高压电缆线路1200公里,电力隧道635公里,检查井6000座,通风亭870座,电缆小间(终端站)30座,电缆网设备规模和电力隧道规模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世界城市中居于前列。北京电力公司也将研发更先进的电缆监控技术,提高电缆网的自动化管控水平。

  京城马路离彻底告别“拉锁工程”的日子不远了。 (记者 叶晓彦 依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