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拆与保博弈不断 学者吁建濒危遗产紧急指定制度

2012年10月15日 15:41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建立濒危遗产紧急指定制度

  在拆与保的博弈中,指定暂定古迹的制度设置了一个缓冲期,可为各个方面赢得更多的思考和权衡的时间。

  文/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徐苏斌

  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虽然现在有文物保护法,但是还会不断面临新的课题。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不断出现濒危遗产的报告,而面对这样的紧急情况,我们目前没有对应的法律,大多数情况是靠专家、市民或者媒体的呼吁,这样的呼声往往力度有限。

  2012年1月,北京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毁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为中国文物保护敲响了警钟。类似的事情不断发生,表明我国内地应该尽快建立濒危遗产紧急指定制度。

  暂定古迹保护制度之鉴

  濒危遗产紧急指定制度并不是新的创造,在亚洲,日本、韩国、台湾、香港都设置有类似的制度。濒危遗产紧急指定制度有不同的称谓,日本称为“假指定”(假即为临时);韩国也有“假指定”(译自日文);台湾使用“暂定古迹”;香港使用“假定古物”和“暂定古迹”。

  香港的《古物及古迹条例》定义了“假定古物”和“暂定古迹”,前者指可合理假定为古物或内有古物的物体或地点,后者指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第2A条宣布为暂定古迹、暂定历史建筑物、暂定考古或古生物的地点等。该条于1982年由第38号第2条增补。

  以下我们考察一下亚洲法律的不同特征。香港法律第五十三章《古物及古迹条例》第2A条中规定了暂定古迹等的宣布及其图则,其中古迹包括:一、为考虑某地方、建筑物、地点或构筑物是否应该宣布为古迹,主管当局可于咨询委员会后,藉宪报公告宣布该处为暂定古迹、暂定历史建筑物或暂定考古或古生物地点或构筑物;二、根据第一款作出的宣布可包括该地方、建筑物、地点或构筑物的任何邻接土地,作为暂定古迹的一部分。根据第一款作出的宣布刊登后,主管当局须在清楚显示暂定古迹位置的图则上签署,并将该图则存放于土地注册处;如该项宣布与位于私人土地范围的暂定古迹有关,主管当局须将该项宣布在土地注册处注册,并将该项宣布的公告的副本,连同有关图则的副本,送达该私人土地的拥有人及任何合法占用人,还要将该项宣布的公告的副本,连同有关图则的副本,张贴于该私人土地。

  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关于“假指定”(暂时指定)的规定包括:“根据前条第一项规定,在指定之前认为有紧急的必要时,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可以暂时指定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在执行前项假指定的时候,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必须直接向文部科学大臣报告”。韩国的《文化财保护法》第14条也有关于“假指定”(暂时指定)的内容,包括:在被认为有指定价值的文化财中,在指定之前十分紧急,没有充分的时间经过文化财委员会审议的情况下,文化财厅长可以暂时指定为文化财或者重要文化财。

  亚洲一些国家或地区都在近年建立了相应的暂定古迹保护制度,尽管在法律上存在一些差别,例如日本主要是针对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而韩国、台湾、香港则针对全部遗产。期限也不同,香港时效是一年,不可延长;台湾是半年,并可以延长一次;日本是两年;韩国是半年。但是采取这样的法律措施,是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

  香港的保护实例

  香港自2003年以来多个建筑被指定为暂定古迹。马礼逊楼2003年4月11日被指定为暂定古迹。这是香港有史以来政府首次运用法律把建筑物列作“暂定古迹”。

  马礼逊楼建于1936年,为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的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将军的别墅的一部分。1946至1949年,该别墅曾被用作达德学院的校舍,该学院是周恩来、董必武指导创办的大专院校。马礼逊楼的建筑颇为独特,庑殿式的屋顶以青釉中式瓦片砌筑,四角则饰以瑞龙,中西兼容风格。据报道,何福堂会所的拥有人,即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于2003年3月初向香港屋宇署申请拆掉该会所,而古物咨询委员认为会所内的马礼逊楼很具文物价值,屯门区议会对于拆毁计划表示关注,支持保存马礼逊楼。政府发言人表示,考虑到马礼逊楼的历史和建筑价值,以及社会人士对保存文物的期望,该建筑物的确值得保存。根据《古物及古迹条例》的规定,马礼逊楼一旦被宣布为暂定古迹,除非得到民政事务局局长以古物事务监督的身份给予许可,否则在宣布有效期12个月内不得予以拆掉。

  马礼逊楼被指定为暂定古迹后,民政事务局局长以古物事务监督的身份通知拥有人,表明有意宣布该建筑为古迹,以作永久保存,受到拥有人的反对。2004年5月,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决定不接受马礼逊楼拥有人的反对呈请,将其定为古迹。

  景贤里是香港的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红墙绿瓦的建筑物,于1937年落成。由于地皮值逾5亿港元,业主曾有意清拆及重建。景贤里2004年4月初在业主的委托下进行招标,一直关注保护的民间组织长春社,写信给身兼古物事务监督的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要求将景贤里列为古迹,并在6月发起“拯救景贤里运动”,引起广泛反响,业主向媒体表示暂时不出售景贤里。

  2007年7月,再次传出景贤里要出售的消息,最终在8月出手。长春社写信给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要求她以古物事务监督的身份按照《古物及古迹条例》宣布景贤里为暂定古迹。发展局在回信中表示,古物古迹办事处正在进行有关建筑物的历史价值研究,以指定合适的保育方法。9月11日景贤里被发现遭人破坏,随后几天,建筑的绿色瓦顶、正脊上的宝顶、雕花窗框、红砖墙表面相继遭到破坏。长春社11日再次给发展局写信,重申将其列为暂定古迹,13日又到政府总部请愿,要求发展局重视文物保育工作。林郑月娥最终在14日召开的古物咨询委员会后,15日宣布把景贤里列为暂定古迹。2008年7月11日,景贤里被正式列为法定古迹,获得永久保护。

  指定暂定古迹的迫切性

  相比较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内地目前还缺乏指定暂定古迹的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主要是针对已经是文物的对象而言,对于还没有指定为文物的,仅有第三十二条“在进行建设工程或者在农业生产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文物,应当保护现场,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部门,文物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如无特殊情况,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赶赴现场,并在七日内提出处理意见。文物行政部门可以报请当地人民政府通知公安机关协助保护现场;发现重要文物的,应当立即上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十五日内提出处理意见。”事实上,我们目前面临的不是偶然发现,更多的是人为破坏。而通过专家呼吁,通过行政部门的干预最多只能达到保留个案的目的,不具有普遍意义。

  2008年,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被保护下来。当时大沽船坞厂长王可有给国家文物局局长写信,笔者也多次呼吁,于2008年6月召开的“建筑师与20世纪文化遗产论坛”上向到会的专家发出倡议,提出保护大沽船坞。该倡议获得所有到会专家的支持,也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支持。大沽船坞是个幸运儿,在国家文物局的直接干预下,获得保护。当时笔者也提议设置濒危遗产保护名单。

  但是,这样的幸运并不总是降临。2011年同样在滨海新区,而且在距离大沽船坞很近的地方,再次发生文化遗产濒危的问题。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先驱——天津碱厂没有成为幸运儿。在原来的工厂搬迁之后,产权被转让给新的业主,而新的业主在没有任何许可的情况下,两天之内拆除了最重要的生产线设备和建筑。该厂由我国著名实业家范旭东于1916年筹办,1919年始建,1920年注册“永利制碱公司”,1921年侯德榜出任工程师,1924年出碱,揭开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制碱工业史上的第一页。它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比较香港的景贤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暂定古迹的相关法律,还是可以避免悲剧的。碱厂在被拆除之前,我们对其历史价值进行了总结,并上书国家文物局,试图通过行政干预解决问题。国家文物局也来函要求保护,工信部也很关注,派人调查,天津《今晚报》记者也一起呼吁,但是最坏的事态依然发生了。

  类似的事情在天津还在发生,现在,1903年建成的户部造币总厂遗址正处于争议中,高层建筑的方案已经出台,而且还被冠以“保护规划”的名义。该建筑不论是在天津工业史还是在中国造币史上,都是十分重要的遗迹。

  天津的案例不过是全国的一个缩影。今天,中国的遗产已经多样化,既有唐代佛光寺这样位于偏远地区的重要遗迹,还有位于城市的更多的遗产,后者往往与开发产生冲突,而产权也越来越复杂,即便是公产也有不同单位管辖的产权,在没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伞的情况下,持有产权者有很大的权利决定遗产的命运。更何况中国又处在产业转型阶段,产权变化很快,经济利益往往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更给保护增加了难度。

  在这场博弈中,指定暂定古迹的制度设置了一个缓冲期,可为各个方面赢得更多的思考和权衡的时间。中国发展速度很快,而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为了避免因一时疏忽而造成遗憾,十分有必要建立这个制度。我们强烈呼吁设置濒危遗产指定制度。□

【编辑:马学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