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少年摔断右腿无钱医治 5年杵拐上学

2012年11月20日 13:25 来源:金黔在线 参与互动(0)
少年摔断右腿无钱医治5年杵拐上学
想着自己的腿就快好了,小罗云很开心。 图由志愿者提供

  几年前,布依族少年小罗云不慎摔断了右腿,因家贫而未能有效治疗,以致几年来不得不拄着拐杖上学。如今,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在贵阳市骨科医院医治一个月后终于能下地了。

  少年摔断腿 为筹医药费父亲劳累致死

  不幸发生在5年前。当时,还是一年级的小罗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不慎掉到山沟里,再也爬不起来。无奈之下,同学急忙跑去叫小罗云的母亲向忠美。在地里干活的向忠美放下锄头就往出事地点跑,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小罗云背回家。自此后,小罗云再也没站起来。

  丈夫在外打工,家里一贫如洗,向忠美只能请农村的土医生给小罗云医治。“家里没钱,医生来一次我就送他一回米,或者用粮食打(换)酒给人家喝。”想起五年前的困境,向忠美眼里充满了泪花。

  善良的土医生多次上门为小罗云医治,但草药包扎并没有取得太大效果。

  2008年,小罗云的腿丝毫不见好。此时,小罗云的父亲也赶回了老家黔西南自治州贞丰县。在亲人的帮助下,小罗云到县里的医院拍片检查,结果显示骨头错位。医院不能做接骨手术,小罗云只好转到兴义。

  为了筹钱治疗,小罗云父亲一边到处借钱,一边不停地干活挣钱。由于日夜奔波,终因劳累过度而死。而此时,小罗云还在医院,连父亲的最后一面也未能见到。

  无钱医治 少年上学拄断两副拐杖

  在兴义,小罗云做了两次手术,但均未成功。在医院疗养一段时间后,小罗云准备出院。按惯例,得先拆除钢针,然后再做后期保健护理。但家徒四壁,小罗云只好带着钢针回家。

  在家休养一段时间后,小罗云终于能下地。但母亲却发现儿子走路一跛一跛的。刚开始,她以为是腿尚未痊愈的正常反应,但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她终于确认,儿子做过手术的那只腿变短了。

  志愿者张雉浪告诉记者,小罗云摔断腿后骨头错位,用草药包扎期间导致骨头缩短,之后在黔西南州州医院治疗未成功,导致出现死骨,到贵阳骨科医院后,为了治疗不得不切除死骨,因此又短了一截。“不过此次手术很成功,恢复后右脚将恢复到正常。”他说。

  小罗云自能下地后,上学的心更切了。但家里离村小学远,山路崎岖不平,向忠美怎么也放心不下。后来,舅舅给小罗云买了拐杖,他便一瘸一拐地上学去了,路上所花的时间比平时要多出一倍。

  晴天还好,一到雨天,向忠美既担心雨水感染儿子的伤腿,又担心他因山路湿滑而摔倒。“他就是想上学,家里没伞,拿一块塑料薄膜披在身上就去了。”很多时候,她不得不强行把小罗云留在家里。2008年至今,小罗云已经拄断两副拐杖。

  好人相助小罗云断腿有治了

  小罗云发现,不动的时候还好,只要一动,钢针就会和裤子摩擦,令他疼痛不已。没办法,向忠美只好把儿子的裤管前后各剪一个洞,以避免活动时钢针和裤子摩擦。“夏天还好,一到冬天,裤管露出的洞就灌风,冷得不得了。”向忠美担心儿子受冷,更担心冻坏儿子尚未痊愈的伤口。无奈之下,她只好在儿子上学时把两个洞缝起来,叮嘱儿子走路小心点,回家后再把缝上的口子剪开。如此拆了补,补了拆,裤子上的补丁越来越厚。

  班主任刘南南对小罗云裤管上的洞印象深刻。“晴天还好,每逢阴天伤口就往下掉皮,鲜红的肉,看起来心疼。”伤处发痒,小罗云忍不住伸手去抓,这给刘南南增加了另一项工作,监管他的手指甲。“不能抓,否则发炎了情况更严重。”刘南南说。为了照顾小罗云,刘南南在第一排给他安排单独的课桌和凳子。“前面光线好,也不会在视线被挡住的时候挪动身子。”她说。

  一直以来,小罗云就读的村小学校园设施严重不足,苏州新协力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决定给学校修建食堂、围墙,以及教师宿舍。

  今年9月,公司几名高管来到冬妹小学,合影时意外地发现了拄着拐杖的小罗云。很快,公司决定在冬妹小学设立“健康关爱基金”,小罗云也成为第一个受惠者。今年10月,小罗云在贵阳市骨科医院成功做了手术。一个多月来,小罗云恢复良好,已能拄着拐杖走路。

  在医院,记者见到了小罗云。病床一头还放着小罗云剪了两个洞的裤子,旁边的桌上是有些揉皱的课本。他告诉记者,在医院的日子很无聊,不过想着腿就要好了,还是很高兴。

  记者问他是否想回学校上课,他说:“想”。问是否想上大学,他张开嘴却欲言又止,沉默了半响才说:“上了也没钱读。”

  听了小罗云的话,同行的志愿者立即安慰,考上了不用愁,有各种资助,他才又露出天真的笑容。

  58岁的向忠美头上裹着厚厚的布依族头巾,说话带着浓浓的土音,记者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才弄清她想要表达的意思。她说,来贵阳一个多月了,家里的门一直锁着,庄稼也是亲戚帮着收的。“要是没有志愿者帮助,孩子的腿一辈子都治不了了。谢谢他们。”向忠美布满皱纹的脸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同时她下意识地举手挡住满含热泪的双眼。(贵州都市报 记者 赵豪)

【编辑:王浩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