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80后海归女孩探寻“中国式”居家养老市场

2012年11月28日 16:54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今年年底,我与一家房地产公司合作的寄宿制老年大学就可以招生了,这种在国内不多见的‘学习型养老院’一定会很吸引人。”杨磊笑着告诉记者。本报曾在头版报道浦东新区潍坊社区海归女孩杨磊“伙伴聚家”的故事,近日,记者了解到,经过近3年白手起家的艰难后,这个26岁的女孩又在探索一种新的居家养老模式。

  老年大学寄宿养老

  杨磊透露,这个位于浙江嘉善的寄宿制老年大学,将采用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让人们印象中“老气横秋”的养老院变得“阳光年轻”,满足老人精神和生活照料的双重需求。

  这个寄宿制老年大学并非设在偏僻郊区,而是在热闹的嘉善市区大学城内,距离上海近2小时车程。在这个“学习型”的养老院里,将出现许多年轻的面孔。原来,大学城开设了护理和康复专业,在这里就学的年轻人可以“现学现用”,将养老院作为实习基地,为老人们提供专业的护理和康复服务。

  为了支持杨磊,学校专门拿出两幢员工宿舍作为老人的“学生公寓”。一套公寓100多平方米,3房两厅,可供3个老人居住,空调、洗衣机等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既有独立空间,又有公共空间可以聊天交友,每月人均费用在二三千元左右。

  针对老人的需求,学校还将推出艺术欣赏等课程。据了解,这种寄宿制老年大学在国外是常见的养老机构,但在国内还不多见。

  “伙伴聚家”遭遇难题

  当初设想的“伙伴聚家”为何变身寄宿制老年大学?2008年,在英国留学多年的杨磊回国,把英国的“伙伴聚家”养老模式也带了回来:2-3名老人住进一户老人家中,由4人服务团队24小时轮班照料。服务社帮助老人出租房屋以租金购买服务,获得一个相对自由、舒适的晚年。

  有一次,她几乎实现了这个梦想:周家嘴街道的一个老伯伯,愿意让别人住到自己家,可是,最终他的子女不同意。杨磊回忆:“还有一位老爷爷想把自己两室的房子置换掉,和人合买一个大的合住,我们和他的孩子沟通后,对方认为我们是骗子,没谈成。”

  杨磊向父母借了10万元开始创业,然后连亏两年。直到2011年,浦东新区政府开放30个居家养老服务的招投标项目,她的企业才达到财务持平。然而,杨磊梦想的“伙伴聚家”模式始终难以实现。“好在市民政局和浦东新区政府都很支持,帮我牵线搭桥,当时浦东新区潍坊街道正想引进社区养老机构,给了我一个机会。”2009年5月,她向潍坊街道争取到试管理源竹日托中心3个月的机会。

  创新尝试突破旧规

  从2009年管理源竹日托中心开始,杨磊目前共接手4个社区日间服务中心。此外,杨磊还申请到8个项目,为浦东11个街镇开设培训、组织活动、为老人提供免费康复护理服务。但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需求还很小,目前接受杨磊的服务社上门康复治疗的老人只有30户,其中大部分获得政府补助,免费服务。

  因为做得早,杨磊遇到不少政策不到位的尴尬。但也因为做得早,杨磊的出现悄然改变了上海的一个税收细节:今年上半年,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俞正声来潍坊社区调研养老问题,听说杨磊申请一个养老项目的25万元经费,钱还没到账,税收却要缴5万元。“这怎么合理?养老事业要大力支持!”杨磊被免了这笔税收。而且,2012年下半年起,凡是类似项目都照这个规矩不再收这笔税了。(记者 宋宁华 特约通讯员 张琪)

【编辑:王永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