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残疾男子腾出房子办书屋 为村民服务分文不收

2013年01月23日 17:01 来源:央视网 参与互动(0)

  2012年12月的一天,在山西运城盐湖区岳坛村,头发斑白的解新民专心致志地忙碌于手中的一堆图书和报纸。

  这栋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老宅里,所有陈设都滞留在过去的时光里--老式的石英钟、木式工作台,台子上还压着一块大玻璃。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挂在门梁正中央的“解新民图书室”几个红色字显得十分耀眼,40多平米的书屋,整齐地排列着书架和书桌。28年前,解新民腾出自家房子开办了公益书屋,现年60岁的他有了新的想法,扩大书屋面积。

  书是童年唯一的“朋友”

  解新民的童年与少年时代是在西安度过。当年,日寇打到运城时,开京货铺的父亲,举家逃难到了西安。解新民成长记忆的开篇,是躺在父亲的肚皮上听他念一本一本的连环画。

  按当地人的说法,“民娃子”长得一副“相公”像,小时候的他细皮嫩肉,两个大眼睛轱辘辘的,好命。解新民长到一岁半时,一天夜里突然发起了高烧,送到医院后确诊为小儿麻痹,抢救后,小命算是保住了,却落下了下肢重度残疾。

  身体残疾后,别人多看他一眼,他都觉得很受伤。“那时候很自卑,不说话,也不出门,就是躲在房间里看书。”解新民说。

  大字不识一个的父亲心疼儿子,挣下的钱都换成《西游记》、《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连环画册往家带,“我爹妈就我一个,而且家境也还可以,所以我的连环画书很多,它们也是我小时候唯一的朋友。”

  四岁那年,解新民跟着母亲回运城老家探亲,在风陵渡口的晚上,他和妈妈坐上了一条大船,在船上妈妈才发现,第一次出远门的他什么都没拿,只是将能装东西的口袋里都塞满了爱看的书。

  空出房子办书屋

  后来,为了照顾独自在老家运城生活的外婆,一家人又从西安迁了回来。从那时开始,解新民就常常做同样的梦:拿着一大堆喜欢的书,快步跑到一人高的玉米地,躺在那里看。

  对于为什么会想起建图书馆?谢新民说,当年自己高中毕业后正赶上改革开放,身体残疾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他必须为自己谋条生路。因为从小喜欢看书,所以他想办个家庭图书室,这样不仅有事做,还可以为村民服务。

  了解了儿子的想法,并考虑了儿子的实际情况后,谢新民的母亲冒着大雪出门四处借钱,就这样,1984年初,解新民把家里最好的房子腾出来,用四处凑来的50块钱和260册连环画开起了公益图书室。

  凌晨5时,家里的八条小狗一起准时地躁动起来,解新民也开始了一天的生活。虽说书屋是自己的,但解新民却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冬天开门时间为8点00分,夏天为7点00分,中午12点休息,下午2点30分开门。

  左腿因为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解新民每走一步就在空中划出一个“Z”字,所以即使离图书馆开门前有3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对他来说还是很紧张,洗漱吃饭、整理卫生、分发报纸,忙完这些,就会迎来村里的第一批读者。

  记者看到,解新民图书室里的书有一万多册。为了方便大家取阅,谢新民将书分成了文学、历史、社科、少儿、生活等不同种类。采访中,解新民很骄傲地说,在他的图书馆,有很多类似中国百年美术史、五十年书法史等“镇馆之宝”。

  “这些书在我们区图书馆都没有,很多人都慕名来我这里借。” 解新民说。

  面对采访,解新民甚至想不出自己其他的爱好--“每天的生活,不是在看书分报,就是在准备书的事情。”

  改建房,扩大书屋面积

  在岳坛村,60岁的解新民是毫无争议的老光棍。

  30岁那年,解新民有了初恋,谈了一年半后,对方介意他残疾,最后还是分开了。

  解新民是家里的独苗,已经去世10多年的老母亲活着时,为了他的婚事经常愁得整夜整夜睡不着,其实,想找个对象也并不是太难的事,但同样家境不好的女方听说他腾出房子办书屋的事情后,当即扭头就走。

  即使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但对方盖房、买车等要求,对一个每月拿着150元补贴的解新民来说实在太过苛刻。

  现在,解新民说已经不再考虑个人问题,而是制定了一个大计划--想办法扩大书屋面积。“现在图书室有点小,阅览和藏书在一起。这几年,有关部门给我的补助还有点积蓄,我想拿出来把书屋扩建成约200平方米的图书室,这样就可以把藏书区和阅览区分开,既方便管理,也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8年来,谢新民完好无损地保存了借阅记录,他说,每年来借阅图书的村民约有2500人次。现在,为了科学管理图书,他还给每本书都编了号,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图书室来了一批新书,现在,图书已编到7622号。

  知道解新民故事的人都喜欢问他一个问题,“这么多年不挣一分钱的图啥。”

  “就图大家有个书看,我有个事干。”解新民回答说。

  记者手记

  在运城,很少有人不知道解新民。

  坐在前往解新民书屋的出租车上,听说记者要去岳坛村,司机李伟新问:“你是去借书?”聊天中,李伟新告诉记者,他每个月都会拉几个城里的客人去解新民那借书、还书,有一次,他在附近等人办事,无聊之余,还走进书屋看了几本书。

  解新民说,他常常会梦见自己抱着书飞奔在公路上,每次都笑着从梦中醒来,但当他下意识第摸摸依旧蜷曲的双腿时,会喃喃地说上一句:“哎,不是梦该多好。”

  在梦中,解新民没有残疾。他说,自己喜欢读书,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都买成了书,充实到自己的图书室,为村民提供一个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环境,心里高兴。

  尽管解新民的生活条件并不很好,但继续发展图书室,依然是他的理想。(记者王莉莉 报道)

【编辑:王永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