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调查显示四成人基本不认识小区邻居(图)

2013年05月10日 09:06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青山区新沟桥街车站社区的16户居民,每家出2个菜,热热闹闹喝腊八粥(资料图片)。 记者胡伟鸣 摄

制图陶刚

  面对陌生邻居求助,农村母亲给博士儿子上课:“你们为啥对邻居跟防骗子一样?”本报5月8日一版报道引发众多网友热议:现代都市的邻里关系怎么了?

  说到这里,或许你可以问问自己:你知道住你家对面的是谁吗?你和邻居认识或熟悉吗?当邻居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你会去帮助吗?来看看记者对武汉邻里关系的抽样调查。

  家里被盗 邻居守了一下午

  网友“cancandy”杨佳是航空路一家公司白领。她一个人住在汉口竹叶山的德才里社区。4月15日晚7时许,她下班回家,发现对门非常面熟但不知道姓名的老爹爹搬个小凳子坐在楼道中间择菜。

  她对爹爹笑笑:“天又不热,您怎么坐楼道里来了?”老爹爹说:“我等你回来啊,你家被盗了,我下午报警了,你看看丢了什么东西,赶紧去派出所登记。”

  爹爹说,上午10点,他送孙子上学,回来时发现对门防盗门和内门都开着,心里犯嘀咕:平时这个点对门丫头都上班去了啊?爹爹在门口一看,屋里被翻得乱七八糟,门是被撬开的,赶紧报警。担心邻居再次被盗,爹爹干脆坐在楼道里守了一下午。杨佳觉得家里被盗是一件让人烦心的事,但是邻居爹爹的举动却让她觉得身边充满了温暖。

  邻居照顾 九旬老太舍不得搬走

  网友“cindybear8888”熊文杰讲述了九旬舅妈的邻里情。90岁的舅妈住在硚口武汉帆布厂宿舍,那是栋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楼房,现在已破败不堪,设施也不齐全。她们小辈多次劝舅妈搬走,可老人说舍不得邻居,不愿意走。

  老人扳着手指细数邻居对她的各种好:“有一次我突发高血压起不了床,隔壁的亮亮妈见一贯早起的我不见踪影,叫门不应,马上喊众人撞开门,打电话喊医生,硬是把我从阎王殿拽了回来……”

  还有一次,半夜老鼠将电线咬断起火,又是这帮邻居赶来,拉闸将火扑灭。次日一大早又叫来社区接好电线。平时,几个老街坊雷打不动每天过来陪她聊天,隔壁人家上班前必定探身问候。“有他们在,我住得踏实安心。我死也要死在这儿。”老人说。

  怕贼惦记 邻居帮忙收电费单

  网友“献血者”宗先生家住百步亭。他说,他们对面一家经常没人住,那些贴在信报箱的水电单子他经常会帮忙收起来,塞进邻居门缝里,不然毛贼知道家里没人会来行窃。去年春节前,邻居欠费被催费,他担心过年被断电,找物业要邻居电话,可物业不给。费尽周折,他才打听到邻居手机。一个电话打过去,他和邻居成了好友,两人交换了手机,有什么事情都互相关照。

  还有一次,楼下阿姨装修,嫌每天奔波老屋和新屋麻烦,就和他商量晚上借住他家半个月好监工。他想既然邻居开了口,就是一种信任,于是给了邻居阿姨一把钥匙,正好让阿姨和老母亲做个伴。装修好后,阿姨买了礼物登门道谢。

  打了一架 才知是楼上楼下

  汉口花园的丁先生和邻居认识的过程很戏剧化。上月月底他下班回家,在姑嫂树路口往小区门口拐弯时,突然被一辆同样拐弯的电动车刮倒。对方开口就吼:“骑个自行车跑那快干嘛?”他火气也大:“明明是你不守规则撞我。”两人一句不合动起手来,幸被路人拉开,有人报了警。警察来了调解,做笔录时一问,两人竟然都住汉口花园,还是同一栋楼上下两层。

  警察说:“都是邻居紧闹个么事?”两人也十分尴尬,一路聊着回家。“早知道是邻居还费那多口水?刚才不好意思啊!”两人互相检讨。这以后,见面都打招呼寒暄。“这叫不打不相识。”丁先生调侃。

  宠物跌落 楼下邻居不开门

  网友“cindybear8888”熊文杰的九旬老舅妈有一群好邻居,但她自己住的香港路一公寓楼邻里关系却很一般。有一次,隔壁楼上邻居养的宠物猫不慎从阳台跌落,落在隔壁雨阳篷上。主人心急火燎下来敲门,屋内人声可辨,可任凭如何敲,怎么说明来意,对方死活不开门。最后还是找来物业和保安轮番做工作,对方才不情愿开门。

  微调查

  老年人会主动缔结邻里关系

  记者昨在微博和QQ群里做了一份抽样调查,共60人参加。24人(40%)称“基本上不认识,很少主动交流”,这里面多是年轻人;18人(30%)称“认识的少,怀念昔日邻里关系”,这里面多是中年人;还有18人(30%)称“见面都认识,关系还不错”,这里面老年人居多。

  统计发现,大部分居住在小区(非单位小区或宿舍)或高楼商品房的年轻人都表示几乎不认识上下左右的邻居,见面也很少主动交流,即使偶尔和邻居一同进电梯,也是眼睛盯着楼层或者看手机,互不理睬。

  造成这个的原因是,新小区住户来源较多,原本互不相识的人住在了一起,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生活经历等都不相同。特别是,小区居民以年轻人居多,平时忙于工作,即便到了周末,要不在家补觉,要不外出放松,和邻居没有太多交集。另外,新小区多是封闭小区,门禁管理严格,小区管理由物业担任,平时主要是负责卫生、停车等问题,平时很少组织邻里活动。

  相反,住在老小区的居民们邻里关系就融洽多了。很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居民多是或曾经是同一个单位的职工。并且,老社区老年人比例较高。白天,上班的上班了,上学的上学了,社区里就剩下“一老一小”,大家闲余时间多,也有情感需求,老年人会主动缔结邻里关系,比较容易凑在一起,锻炼身体、说说孩子的事情,日久就熟悉了。

  分析

  媒体人:居住方式决定邻里关系

  网友王先生是知名媒体人。他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居住方式决定邻里关系。

  四合院式的居住方式决定了邻里关系是守望相助的,而单元门栋的居住方式更注重家庭的私密性。有些人或许还会怀念这样的“幸福时光”:以前因为住房紧张,住在一个楼层,一个院里的几家人共用一个厨房、共用一个卫生间,就像“一家人”一样,你尝尝我家亲戚带来的特产,我帮你照看放学的孩子,关系十分融洽。

  而现在,似乎真的是经济发展了生活提高了,可人心不古了,邻里关系倒退了。

  实际上将以前的邻里关系和现在比,本身是一种不对称的比较。过去单位的统一分房集中居住没有了,天南地北素不相识的人由于商品房的购买成了邻居。从陌生到熟悉必然会有一个过程,可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志趣的不同,邻里关系彼此疏离是不可避免的。“邻里关系今不如昔”,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当中出现的新情况和问题,要客观认识。

  链接

  “地球村”邻里关系数据库

  ●香港:私人屋村的居民有34%不认识任何邻居,公屋住户只有13%不认识邻居。

  ●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用于邻居之间的非正式访问、家庭闲谈和家宴的时间全都减少了。平均说来,美国人每五年搬一次家,并且几乎不和住在他们附近的人发展友好关系。 (记者李芳)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