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疆伊犁乡村因路得福 粮食不愁销村民腰包鼓了

2013年05月28日 13:46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参与互动(0)

  5月21日一大早,阿米娜·库那洪将院子里圈养的8头牛牵出来,吆喝着赶上山。村里的耕地紧靠山坡,从小就生活在伊犁州伊宁县阿热斯坦乡古库热提曼村的她,看着地里的玉米、小麦开心的合不拢嘴,自从村里修建了柏油路,她再也不用愁销路了。

  阿米娜·库那洪今年49岁,她见证着村里从“无路”到“有路”,从“有路走”到如今“走好路”的变化。

  记者乘车进入古库热提曼村,平坦的柏油路旁一排排整齐的白杨树,树干刷着白漆,路两边是新砌好的水渠。

  阿米娜·库那洪介绍,门前的柏油路是2012年10月建好的。“路好了,腰包就鼓了。”

  她说,往年村里都是土路很不好走,到了丰收的季节,总能听到有人去路好走的村收玉米,好不容易有人上门来收,价格却给得很低。“去年路修好了,早早的就有从市区、县城赶来收购的人,甚至还有从四川赶来的。”

  阿米娜·库那洪得意地说,去年玉米每公斤1.95元,比前年高了0.45元。

  伊宁县渝群翁回族乡渝群翁村去年铺上了柏油路,这路是村民眼中的“摇钱路”。村民王百康解释,哪个村路通哪个村一定富,这已经成为当地不变的“神话”。

  王百康的“百康度假村”是村里第一家度假村,2008年开张后因为路不好走,生意平淡,一年收入1万多元。而如今路修好后,旺季时需要提前一周预订,去年收入达到12万。

  “村里的度假村已经开了22家。”王百康说,现在来的游客除了国内客人,还有国外游客。为此村里还成立了协会,提高入行门槛,提升服务质量。

  以前因为道路不畅,伊犁地区的很多乡村出现“粮食运不出门,有车开不出家”的尴尬局面,当地农民的农产品大多低价贱卖。

  如今路通了,村民生活大转变。霍城县副县长马龙介绍,2012年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5.12亿元,增长17.1%,农牧民人均增收1426元。

  “这全是因路得福。”马龙说,目前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1170公里,70%的行政村通上柏油路。县里计划每年新建100~150公里,对农村公路前期费用、配套资金上“一路绿灯、优先保障”,确保了公路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近年来,伊犁地区不断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今年还将投资6.5亿元建设农村公路1000公里。这意味着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专用公路为辅助,乡村公路为补充的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