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夫妻义务科普20余年 成首例自愿遗体捐赠者(图)

2013年06月17日 13:57 来源:昆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张自德夫妇出门散步。

  速读 他是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自愿做了20多年的科普员,创造了晋宁科普宣传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他就是张自德。如今,他和老伴成了晋宁县首例自愿将遗体捐献用于医学事业的夫妻。

  在晋宁县晋龙如意园的云南省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上,工整地镌刻着张自德和老伴金素华的名字,他们是晋宁县首例自愿将遗体捐献用于医学事业的夫妻。

  小村有个义务科普员

  张自德是晋宁县粮食局退休职工,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写得一手好字,1991年退休回到中谊村后,就自愿做起科普工作,如今已是干了20多年的老科普员。

  中谊村是一个以花卉、蔬菜种植为主的村庄。为了使农民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实用农科知识,张自德除了自己购买一些相关书籍之外,还跑遍晋宁县相关单位搜集资料,从中谊村到县城单程就有近10公里的距离,老人每次到县城去搜集科普资料都要往返步行20公里。为了保证黑板报的内容始终与时俱进,张自德这样的“长征”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一次,一直坚持了20多年,积累了十多捆共计30多公斤的资料。

  有了实用的科普书,张自德把栏目划分为科普园地、法制天地、青少年等。刊头、插图、题花……每一个栏目他都做得极其认真、细致。这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写呀、画呀,一干就是20多年,350余期高标准、高质量、高效果的科普宣传栏全都出自他手。

  因为写得一手好字,乡亲们经常登门请张自德写对联,他总能根据每户的家庭情况写出不同风格的对子。同时,他还为村里花灯队编写了《养生歌》、《八荣八耻三字歌》等50多出花灯剧,以及很多对口词、顺口溜、绕口令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有的作品还获省、市、县奖励。张自德20余年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行为,创造了晋宁科普宣传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走出了科普宣传工作的新路子。

  捐献之路受到“阻碍”

  张自德口袋里随时装着一个小收音机,每天坚持收听“新闻联播”、“知识之窗”等节目。在收听广播的过程中,让他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近几年接触到关于遗体捐献的相关报道,很受触动,其实捐献遗体和当年推行火化一样,是一种风俗观念的转变。”

  有了这个想法,张自德便决定不买墓地、不留骨灰,去世后将遗体留给医学机构解剖研究,只是这个过程受到了一些“阻碍”。“当我向老伴和孩子们宣布这件事情时,老伴并没有反对,但孩子们却不同意。”张自德说,“孩子们很难接受我捐献遗体,他们觉得这是对遗体的不尊重。”

  由于并不太了解遗体捐献的流程,张自德的想法又耽搁了一段时间,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有位老友刚刚捐献了遗体。“后来我便和老伴去了一趟红十字会,拿了一份遗体捐献的资料和一张登记表。”张自德将资料拿给了孩子们,经过一周的了解并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孩子们最终同意了父亲的决定,并分别在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下名字。“历来祖祖辈辈的老人死后,总是要入土为安的。但是父亲是老党员,他对党的信念坚贞不渝,坚持要把自己的遗体、器官捐献给人类医学事业,我们也只有成全他的心愿。”小儿子张杰说。

  爱心善举老伴相随

  张自德自愿捐献遗体,因为他是共产党员,有着自己的信仰,然而就在他做了这个决定后不久,非党员的老伴金素华也紧跟其后,做了自愿捐献遗体的决定。是什么样的动力让78岁的老人有此一举呢?追根溯源,都在张自德身上。

  张自德曾和金素华的父亲共事,当时老父亲一瞅一个准,非要把女儿介绍给张自德。“虽然他没有房子、没有钱,但是文化素质高、性格好,抽烟、喝酒、赌博都不会。”说起当年出嫁的事,金素华老人是一脸的坚定。两人1962年结婚后,相继生下3男2女,在那个困难的年代,要养活这些子女实属不易,张自德还经常帮助、接济单位同事、邻里乡亲。“下班在家里,只要乡亲们说一声,他都从不推辞去帮助别人。”金素华说,农忙时节,他帮没有劳力的家庭扛过粮袋;人手紧缺时,他帮大队里烧过砖;红白喜事时,他写过大红喜字、挽联……单位上,工作比别人干得出色;在家里,样样活儿拿得起。当地人谈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他是“大好人”。正是这样的能人、好人,让小他3岁的金素华在深爱他的同时,充满了敬仰之情,不管做什么,都鼎力支持,从不拖他的后腿。“我过世以后,要把遗体捐出去,你愿不愿意?”老伴跟着说:“只要你愿意我就愿意,反正我就跟着你了。”“那行,我们现在就把手续办了,免得到跟前手忙脚乱的。”就这样,老伴金素华也加入了捐献遗体的行列。

  张自德和老伴再次来到昆明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将遗体捐赠登记表交到工作人员手中。张自德一直强调,“人活在世上,能为社会多做些贡献就多做一些,也不枉来一次世间。”

  张自德夫妻俩拿到了昆明医学院给他们颁发的遗体捐献荣誉证书,他们去世后,遗体、器官、组织、角膜等将捐给昆明医学院用于医学事业。

  从土葬到火化,人们的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捐赠遗体却很难得到多数人的认可,传统观念和丧葬习俗一直根蒂于中国传统观念的深壤。然而,81岁的张自德和78岁的老伴金素华却愿意为医学事业无偿捐献遗体。正是老夫妇这样的爱心善举,为他人幸福增添了色彩,他们的生命火焰将永远传承延续。

【编辑:张培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