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山古城遗址保护规划出炉 曾出土万余件文物(图)

2013年06月18日 16:13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工作人员(左一、二)在中山国厝王墓内向记者讲解。

  ■中山国王陵文物陈列馆。

  ■出土文物都非常珍贵。本报首席记者 李青 摄

  新闻到底:《中山古城遗址将建国家遗址公园》

  新闻闪回:近日,旨在促进中山古城遗址保护的《中山古城遗址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炉,按照《规划》,到2025年,中山古城遗址集遗址保护、考古研究、旅游观光为一体,对此人们充满期待。

  □本报记者 李兵

  本报首席记者 谢鑫名

  十几年努力 终开启规划性保护

  过平山县城向北行10公里进入三汲乡,眼前沉默了2300余年的中山古城遗址,在昨日这个没有阳光的日子更显沧桑。建造这座繁华之城的古人们根本不会预料到,如今后人将对风雨洗礼后的古城进行规划性保护。按照《规划》,它或将重拾昔日的荣光。

  建于1992年的中山古城遗址管理所,与中山古城遗址的王陵区相距数百米。昨日下午,管理所所长黄军虎坐在办公室内,正思考实施《规划》的具体方案。他不时隔窗望过去,视线所到之处正是王陵区,那里是挖掘过的中山国厝王墓,还有保存较好的、他的妻子的墓。

  现年50多岁的黄军虎对包括古墓在内的中山古城遗址,一草一木,都有不同寻常的感情。1992年他就守护着古城遗址,21年的奉献,他终于迎来对遗址的规划性保护。他说:“规划性保护才是科学的保护。”

  但对于他,遗址实现规划性保护来得如此漫长。2001年,他就有这个想法,曾与平山县相关部门做过规划,但那时经验少没有通过。2004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们继续搜集资料,再找权威部门做规划,历经各种困难,十几年后的今天,才大功告成。

  而今规划有了,但具体实施方案,还要做十倍于规划的工作,只有5个人的管理所只怕更要埋头苦干。但他们的心是愉悦的,因为他们终于实现了遗址规划性保护的梦,“中山古城遗址保护将掀起新篇章。”

  《规划》部分内容 已启动实施

  在管理所不远处的王陵区,记者看到,附近地面上画了许多条白线。黄军虎介绍,按照规划,他们要在古城遗址的相应位置安装监控,以防不法分子盗墓。而在邻近的中山国王陵文物陈列馆内,工作人员正在制作古城遗址整体沙盘。

  面积46平方公里的古城遗址,搬到沙盘上使人一目了然。遗址分为三部分:王陵区、都城区、军事驻防城。制作沙盘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自从《规划》公布于众之后,有许多饶有兴致的人到此观光。 昨日16时许,有一辆轿车停在王陵区,车上几个男子是来观赏的。提到《规划》之后的中山古城遗址,他们目光惊异,十分期待。

  黄军虎手中有几份具体的实施方案,2013年,他们将着手实施对遗址内的桓公墓、厝王墓的进一步保护。2013年至2014年,考古专家将对中山古城张家庙台及其周边约300万平方米、军事驻防城190万平方米以及中山古城内手工业作坊区及其周边约400万平方米的遗址进行全面调查。在调查基础上,专家会对部分区域进行勘探、考古发掘以及测绘,为建设中山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提供资料。

  墓室出土 一万两千多件文物

  脚踏碎石,伴着树林间时时吹过的凉风,沿一段土路绕到厝王墓室的入口。这个由后人搭建的水泥墓室入口,此时略显荒凉,地面上布满泥土和细碎的脚印。虽然如此,但整个墓室外部的宏大结构依然告诉来人里面曾长眠着令人敬畏的国王。

  踩着松软的泥土,深一脚浅一脚走进墓室:中央是厝王的椁室,呈中字形,已被开挖成十余米深的大坑。在椁室的南边,还有车马坑、亲殉坑及葬船坑等陪葬坑。

  在墓室内东侧,是墓室的东库,里面曾出土了各类生活用品。在墓室内西侧的南半部则是墓室的西库,曾先后出土了铜器、陶礼器、乐器和玉器等。而在墓室内南侧,则是车马坑、亲殉坑和葬船等陪葬坑。在这些坑里,曾出土了马骨架、漆皮、饰物、军帐、兵器等物品。“这座墓室曾出土了一万两千多件文物,都非常珍贵。”中山古城遗址管理所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厝王墓包括椁室、东库、西库和东北库,周边又环以6座陪葬墓,加上车马坑等陪葬坑,虽然曾被盗掘和焚烧,但整个墓室依然是气势恢宏。

  黄军虎介绍,如同这座神秘的墓室,还有陈列馆内的空心砖、陶瓷陶罐,它们都带着2300余年的神秘色彩。令人振奋的是,整个中山古城遗址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即将在《规划》进展中慢慢露出真容。

  遗址是认知战国时代中国文明的钥匙

  徐怡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作为全程参与编写《中山古城遗址保护规划(2010-2025)》的专家,徐怡涛对自己的工作感触颇深。

  “这套《规划》花费了大家五年多的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审批和修改,可以说是所有参与人员心血的结晶。”徐怡涛说,早在2007年,时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的孙华教授,就对有关中山古城遗址非常感兴趣。从2008年开始,孙华和他以及副教授周双林,就系统的开始进行遗址的保护规划编写工作。

  此后的日子里,徐怡涛等人和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的多名专家,对遗址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了解,并最终编写出涵盖12部分的《规划》。“中山国是战国时期的大国,可以说是位列八雄,称霸一方。”徐怡涛称,如今厝王墓里又出土了大量的国家级文物,这是其它国王墓里所没有的。因此,中山国作为当时的一个地方性国家,可以说是人们认知战国时代中国文明的一把钥匙,非常重要。

  对于《规划》,徐怡涛表示之所以规划到了2025年,是因为神秘的中山古城遗址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研究之处。“目前我们对遗址的研究还不够彻底,考古工作还需要继续进行,还有很多未知的谜团需要破解。”徐怡涛说,《规划》是遗址保护的一个起点,还需要后代人不断地发现并保护。只有将最有价值的东西保存下来,才可以在将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向更好的方向转化。

【编辑:张培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