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不允许洋品牌垄断行为肆意蔓延

2013年08月09日 09:25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洋品牌在我国涉嫌垄断经营,暴露出我国在市场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也给我们理顺管理明确了方向性思路,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和完善。比如,是制度缺失的,尽快完善制度,夯实基础;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不力的,坚决依法打击;是监督不到位造成的,强化监督,不让潜规则盛行。

  据本报8月8日报道,发改委近日对违反《反垄断法》的合生元、美赞臣、多美滋、雅培、富仕兰、恒天然等6家乳粉生产企业开出逾6亿元的巨额罚单。此前,《新华每日电讯》8月6日报道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全国首例纵向垄断案作出的终审宣判,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构成垄断,被判赔偿经销商53万元。

  一系列反垄断案件的相继披露,撕开了一些洋品牌违背社会诚信行为的冰山一角。虽然违背社会诚信的企业不单是洋品牌,涉嫌垄断的企业也可能不止外资企业,但还是让人们看到了洋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不“规矩”。据统计,目前一些洋品牌在我国不仅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而且产品价格昂贵。洋品牌的高价中除了部分性能可能更好外,究竟有没有、有多少水分,一直有个疑问在不少人心中萦绕。

  众所周知,在三鹿奶粉事件后,公众对洋奶粉的质量更为看重,即使价格不断上涨也都忍受;看病就医也是如此,洋品牌药品价格高、医疗器材检查费贵,许多患者都有切身感受,但也勉力“扛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少人心中一直有个模糊的认知:洋品牌社会诚信度高,价高质优。

  此次众多洋品牌垄断经营行为的集中曝光,将一些洋品牌的不诚信经营推向了道德的审判台。这一切让人们认识到:无论是外企还是内企,无论是知名企业还是成长中的企业,诚实守信和合法经营,不仅要靠企业的内在约束,更应该建立起严格和完善的法律制度,靠外力强制来实现。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有相关事实佐证的。比如,像强生这样的知名洋品牌,已经获得了稳定的市场地位,不仅涉及的行业多,而且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高,人们对其的评价也不错,已经获得了不菲的回报,只要持续合法经营还会得到更为可观的利润,按说不应该为了短期经济利益而玷污自己的良好形象。然而,法院涉嫌垄断经营案件的判决,击碎了一些人的良好愿望,但也警醒了我们,让我们认真反思其教训和原因。

  接连发生的洋品牌违法经营案件,有几点值得深思:其一,一些知名洋品牌屡现垄断经营现象,说明我国的反垄断法律制度还不完善,规范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夯实;其二,一些洋品牌涉嫌商业贿赂,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诚信经营的教育,坚决打击不法经营行为;其三,一些洋品牌价格持续走高,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强制交易和价格垄断行为没有发现;其四,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这些既是人们对相关部门总结经验教训方面的期待,也是我国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必须解决的问题。

  洋品牌在我国涉嫌垄断经营和商业贿赂,暴露出我们在市场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也给我们理顺管理,强化监督明确了大致的方向性思路,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和完善。比如,是制度缺失的,尽快完善制度,夯实基础;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不力的,坚决依法打击,不让其泛滥蔓延;是监督不到位造成的,强化监督机制和监督方式,不让潜规则盛行。总之,吃一堑长一智,只要我们能够吸取教训,亡羊补牢,坏事也能变好事。本报评论员 郭振纲

【编辑:燕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