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揭秘职业捞尸人:赚钱不够养家 良心比钱更重要

2013年08月12日 13:09 来源:东北新闻网 参与互动(0)

  ◆8月8日下午1时10分许,周德成赶到现场,面对表情严肃的男子家属,周德成问清情况后,按照水流方向开始打捞尸体。本版图片由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姜旭摄

  8月8日下午2时20分许,遗体被周德成划着小船拖拽至岸边,小桥上二十余名家属随后是一阵阵悲痛的哭声。

  8月8日遇难者母亲在桥头苦苦地守候着,心情十分复杂,既不想看到老周他们有所发现,又希望他们能尽早找到自己儿子的行踪。 

  提起职业捞尸人,人们总会将其与“发死人财”、“挟尸要价”、“冷酷麻木”等几个词联想到一起。到底职业捞尸人是如何生存?如何进行打捞?他们总是游走在距离死亡最近的水面,又是如何在金钱和道德之间游走?连日来,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跟踪采访有30年经验的职业捞尸人周德成,为您揭开职业捞尸人的神秘面纱。

  曾经不要钱只收土特产

  不到50岁的年龄,周德成却已经从事打捞行业30年。从免费施救,到以此为业,周德成说是怕别人背后“乱传话。”

  从小,在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边的一个小渔村,周德成就跟着父亲打捞过尸体,不过是免费帮忙,最多是事主出于感谢,送给他们一些农村特有的礼品,“鸡蛋、猪肉、酒等,是人家诚心诚意送的,表达一下感激,仅此而已。”

  周德成“单干”是从16岁开始,“那时候已经有经验了,我水性也好,在当地的村镇很出名。”

  在全家搬到沈阳后,仍然有人找周德成救人,或者打捞尸体,大到浑河,小到水渠,在有人溺水的地方,就留下过周德成的身影。

  一次朋友告诉他,有雇主说他要高价,“那时我从没主动要过钱,都是对方主动给的,给多少是多少。”

  与其让别人乱说,不如明明白白谈好,周德成说,根据出事地点的远近,及打捞的难度,向雇主开一个合理的价格,“得对方能接受,又能改善家里的生活。”

  30年里,周德成打捞尸体的足迹遍布辽宁省内,甚至还去过内蒙古,“酬金一般都是4、5千元。”

  周德成说,有时候对方经济实在困难,免费的也做,“人心都是肉长的,看见家属在那痛苦,我咋能袖手旁观?”

  一般到现场后,周德成会先与雇主签订一个合同,“谈好的东西落在书面上,双方利益都有保障。”

  联系到周德成时,他刚刚在营口盖州市完成一次尸体的打捞,在返回沈阳的路上,“还有两个小时到沈阳,不过打捞工具有点损伤,我得先修工具。”

  周德成提出,维修打捞工具时候,不想被别人看见。在之后的采访中,周德成也表示,不要公布打捞工具。

  “工具是我自己研究出来的,凭借经验,看似简陋,但是很有效。”周德成说,在辽宁民间的打捞队不少,工具也都是自己做,“都不一样,互相之间也不通气。”

  但是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注意到,周德成没有车,每次奔赴不同水域,都得雇车,“根据需要,每次雇的车都不一样。”

  “在接到电话后,肯定在半个小时内出发。”周德成说,一些熟悉的司机电话都存在手机里,“他们也知道我做什么,合作久了都挺愉快。”

  直击:70分钟找到遗体

  8月8日中午12时许,周德成接到了求助电话,一名中年男子在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景观路上失踪。

  下午1时10分许,周德成赶到现场,面对表情严肃的男子家属,周德成问清情况后表示,“按照水流方向,如果人已经溺水,在桥西面的可能性比较大,我先从西面开始吧。”

  和家属商量妥当,周德成制定了一个简单的打捞计划,从西侧开始,10米内搜索,然后从桥洞下向南寻找10米距离,如果还没有找到,再回到西侧10米外继续寻找至30米处,“按照水的流速,如果人在此处溺水,肯定在这个范围之内。”

  每人一个橡皮筏小船,一件厚厚的胶皮雨裤,拿好工具,周德成和两名队员下水作业。

  桥上,是家属急切的盼望;水面上,周德成带着两名队员紧张的搜索。寂静的水面上,三人分乘三只橡皮筏在水面上来回穿梭,时刻注意手中的工具。有时候橡皮筏靠近桥边,周德成还不忘安慰家属几句。同时告诉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这次有些不好找,因为没有目标。”“不下水能找到吗?”有些家属担心,但周德成却表示,打捞的方式有效与否,更多是凭借经验,“如果我觉得需要下水,那我也会下去。”“找着了!”突然,在安静寻找的周德成发出一声叫喊,吸引了小桥上二十余名家属的目光,随后是一阵阵悲痛的哭声。

  下午2时20分许,尸体被周德成划着小船拖拽至岸边,距离下水只有1小时10分钟。

  记者向周德成赞叹打捞速度之快,周德成却表示,“如果多知道点线索,半个小时就能打捞上来。”

  打捞者心声:我也难受

  周德成说,近几年到了夏季,找自己打捞尸体的人很多,一个夏天至少要打捞近40次,“每个月都得有17、18个,平均隔一天就有一次。”

  周德成回忆,曾经有一次打捞,溺水身亡的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家在农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当尸体被捞上来的时候,老两口跪地感谢周德成,“当时那种感觉根本形容不上来,太难受了。”

  周德成说,每个溺水者被打捞上岸,都保留着死亡前最后的姿势。大多是双手向上,手指弯曲,记录着死者前最后的挣扎、求生和绝望。

  高危行业投保被拒绝

  靠捞尸赚钱够养家吗?周德成连连摇头。

  周德成说,一个夏季下来,整个团队能赚七八万元,周德成个人能分到3至4万元,“这还不算雇车及工具的投入,靠这行生活是远远不够。”

  夏天过去,周德成还要做一些其他的工作,打打工。

  周德成说自己是个手艺人,但手艺传自父亲,但绝不再传给子女,“儿子和女儿也都有工作,绝不让孩子再干这行。”

  周德成的打捞队一共三个队员,除了周德成自己,还有他的弟弟和侄子,他说干这个除了至亲不能和别人一起干,“干这行业是玩命的,要是外人跟我干,出了事我无法跟家属交代。”

  意识到危险,周德成曾经去保险公司咨询,但是最终保险公司以周德成从事高危行业为由拒绝为其投保。

  深度追问

  金钱和良心哪个更重

  国内打捞团队并不少见,但愿意打捞尸体的却不多。辽宁省内,像周德成这样的职业民间捞尸团队大约有十几个,素质却良莠不齐。

  周德成说,干这一行,接触过太多死人,压力很大,没有良心是不行的,“金钱和良心,不能把金钱看得更重。 ”干了30年,周德成受到过很多表扬,同时也遭受过不少白眼,甚至辱骂,被人说“发死人财。 ”

  现状困局

  民间打捞队可以合法化吗

  没有任何执照,没有监督部门,一切靠自发组织,要价全凭心。可以说捞尸行业是“无拘无束”的,但由于公共打捞资源的空缺,它依然有很大市场。

  “其实官方和民间协作,将这个行当正规化,是最有效的。 ”周德成认为,除了道德上的评判,如果捞尸可以被官方所承认,建立起监督和保障机制,官方和民间互补,可以让捞尸行业良性发展。

  对话当事人

  捞尸是以命相搏

  北国网、辽沈晚报:跟其他民间的捞尸队相比,你觉得哪里比别人强?

  周德成:从技术上讲,我干这行有30年了,经验上丰富一些,有时候需要下水,有时候不需要,只要根据事发地点的风速、水流、地形大致上就能推测到尸体的位置。另外咱从来不干瞒骗家属的事。在家属正在悲痛的时候咋能再摆人家一道!

  北国网、辽沈晚报:当你赶到现场,家属正在悲痛的时候,是先捞尸体还是先谈钱?

  周德成:到现场必须得先问明白情况,然后观察地形,跟家属说一说要怎么进行打捞。至于谈钱肯定是在打捞前,大多时候由家属们先提,谈好还要签个合同。家属中肯定会有至少1个情绪比较稳定的人张罗事。

  北国网、辽沈晚报:有没有遇到过不讲理的雇主,捞尸后不给钱的?

  周德成:肯定遇到过,有些雇主谈好的价格,打捞成功后就变卦,一分钱都不给。但是感觉憋屈不是因为钱,是因为被人骗的感觉。有些人说捞尸是赚死人钱,不道德,可我们每一次下水都有上不来的危险,我们的安全从不被任何人保护,我们是以命相搏。我们被骗的不仅是劳动,也是生命。(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 吕洋 陈靖姝)

【编辑:张培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