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西南宁火车票可在异地退 按时间分3档收退票费

2013年08月27日 11:27 来源:广西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南宁火车票可在异地退 按时间分3档收退票费(图)

南宁火车票可在异地退 按时间分3档收退票费(图)

  从9月1日开始,在南宁买的火车票在全国各地都可以办理退票或改签。资料图片摄于南宁火车站。记者 唐辉吉摄

  南宁的火车票可在异地退

  9月1日起火车票全国通退通签并实施梯次退票

  8月26日从南宁铁路局传来消息,自2013年9月1日起,铁路部门将调整火车票退票和改签办法,实现火车票全国通退通签,同时实行火车票梯次退票方案,最高收取票价20%退票费

  火车票可以异地退了

  南宁铁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春运起,全国火车票已实现通取。为进一步方便旅客退票和改签,自9月1日起,中国铁路总公司推出火车票全国通退通签业务。

  “这个挺方便的。”南宁市民王先生说,他就碰到过异地退不了票的情况。去年春运,他在南宁提前买好了一张南宁回长沙的卧铺票。不料临放假前,他被公司派到桂林出差,正好桂林有朋友开车回长沙,他打算退了火车票蹭朋友的车回家,却被告知那张火车票在桂林退不了。

  “按原来的规定是,旅客办理退票和改签时,需要持实名制车票乘车人有效证件原件,只能在购票地车站或车票始发地车站办理。”南宁铁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实行通退通签后,在票面指定的开车时间前,旅客可以在任意一个火车站办理退票和改签。

  按时间分3档收退票费

  据介绍,此次调整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实行火车票梯次退票方案。即:票面乘车站开车前48小时以上的,退票时收取票价5%的退票费;开车前24小时以上、不足48小时的,退票时收取票价10%的退票费;开车前不足24小时的,退票时收取票价20%退票费。

  铁路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月1日至7月15日,全国铁路日均退票量同比增加77.6%,越是客流高峰,退票量越大。从退票时间看,在开车前24小时以内退票的比例为73.5%,24~48小时退票的比例为11.7%,48小时以上退票的比例为14.8%。铁路部门表示,实施梯次退票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运力资源,引导旅客提前退票,加快车票周转,让二次购票时间更加充裕,方便其他旅客出行。

  梯次退票引市民热议

  对于梯次退票的新规定,市民的看法不一。“这不是相当于把退票费又涨回到20%嘛!”市民林先生说,铁路过去很长时间的退票费就是20%,2011年才下调至5%,现在虽说是梯次退票,但很多人都是临时计划有变才去退票,也就意味着多数人都需要承受20%的退票费。“南宁去北京的硬卧500来元一张,5%和20%的退票费相差好几十元呢。”

  “以后不敢霸着几张票再慢慢选了。”市民陈女士说,春运节前高峰的票特别紧张,为了保险起见,她会通过网络和电话抢订不同时间和车次、席别的车票,最后从中选择一张“最优”的,临走前再退掉多订的车票。她坦承,这样的做法虽然方便了自己,但对那些一张票都没买到的人而言,确实不公平。对梯次退票方案,她表示理解和支持。

  正在火车站排队购票的韦先生说,他对这个方案本身没意见,但他关心的是另一种情况:“上回我朋友到这边旅游,坐火车从北海到南宁,然后要再从南宁转乘另一趟火车回家,两段的票都提前买好了,可是因为前面那趟车晚点到达,后面这趟也赶不上了,这种不是旅客自己原因造成的退票又怎么算呢?”

  “对于特殊原因造成的退票,我们会灵活处理。”南宁火车站有关工作人员介绍,按该站以往的做法,当有天气等原因造成的列车大面积晚点时,该站都会给旅客全额退票,不收任何退票费。而像韦先生朋友这样的情况,也可以找客运值班人员反映,车站会灵活、人性化处理。

  网友支招:先改签再退票

  关于退票费的新规定在网上也引起热议,一些网友甚至已经想到了“对策”。新浪微博网友@Muller说:“先改签为超过48小时后开车的硬座票,再退票,可以有效规避退票费。”

  这一办法到底可不可行呢?记者当天致电南宁火车站,对方回复目前尚未收到新规定的相关正式文件,对此不便回答。

  “改签的车票是可以退票的。”记者随后致电12306,客服人员介绍,按目前的规定,旅客可以在票面开车时间前办理改签,所需改签的车票必须在预售期内、且有剩余车票。改签只能办理一次。改签后的车票同样允许退票。

  另据了解,退票和改签不能在代售点办理,只能在火车站相应的窗口办理。(南国早报记者 张孟君)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