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黑龙江日报:打击“网络谣言”须防范执行跑偏

2013年09月03日 08:49 来源:黑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安徽砀山网民因发布车祸不实信息被拘留,在舆论关注下,警方认为当事人确有违法行为,但是对其拘留5天的处罚偏重,决定撤销处罚,并表示歉意。随后,该网民也就自己的不当行为数度向公众致歉。

  这起因“网络谣言”引发的案件,因为执法机关积极回应民意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取得了不坏的结果:既借此澄清了事实真相,也对随意转发不实消息的行为起到了警示作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打击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防止网络谣言侵害个人和公众利益,深得民心民意。但在肯定砀山警方实事求是的态度的同时,也要提醒手握执法权的部门,打击谣言,更要尊重事实和法律。

  网民未经核实,发布不准确的车祸死亡人数,确有不当之处。然而,如果没有证据表明是恶意捏造,可能还没达到“故意编造、散布谣言”的程度。一起重大交通事故,自然会引起当地人的关注,不管在网络上,还是在街谈巷议中,都缺不了“路边社”消息。不实消息流传,恐怕也跟权威信息迟到有关。

  在涉及百姓知情权、表达权的问题上,砀山公安部门第一时间公布权威信息,是值得肯定的。但不宜把公众发布不够准确的信息,轻易定性为编造散布谣言。如果是这样,老百姓对待不清楚的社会事件,恐怕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信息不充分传播了不准确信息,和蓄意制造传播谣言,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打击网络谣言,初衷是好的,但不能把自己不喜欢听到的声音,都扣上谣言的帽子。要把握好打击谣言和保证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平衡,必须严格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避免随意性。

  打击网络谣言,有助净化网络空间,传递正能量,人人拍手称快。但同时也要警惕一些地方在执行中滥用、跑偏。解决之道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同时,各地执法者尤其要带头守法,才能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于涛)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