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地方发展不应以拿“牌子”为目标

2013年09月03日 10:3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继5月15日国务院发文取消10个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后,8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决定再取消76个此类评估项目。国务院的决定,体现了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和改进工作作风的强硬姿态,有利于抑制对开展评比达标表彰评估的“偏好”,让各级政府把更多精力放在抓发展、惠民生和搞好日常行政管理上来。

  由此联想到江门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情况。今年初有媒体报道,江门有信心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并已着手开展申报工作。据说,生态园林城市是目前国内“含金量”最高的城市荣誉,层次比国家园林城市更高,但申报的前提条件是必须首先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范例奖城市”的命名。江门市已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等四块“牌子”,但尚未获得省级节水型城市称号,因而必须先创建、申报节水型城市。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江门是水资源极为丰富的城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14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超过3200立方米,是严重缺水城市深圳的200倍左右。在经济发展中虽然也要推进节水,但这不是主要矛盾,反而应该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优势,适当多发展需水量大的产业。因而,如果不考虑“捆绑”的因素,申报节水型城市并无现实紧迫性;从国家园林城市向生态园林城市升级,也不是江门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有人热衷于拿“牌子”,是因为他们认为,国家级“牌子”无论如何总是一种荣誉,更是工作成绩的客观反映。但问题是,各色创建项目是否都是发展的实际需要,拿了这大大小小的牌匾,是否意味着政府工作就能够让老百姓满意?就拿江门市的情况来说,已有的近十块国家级“城市名片”中,超过半数属于生态与环境方面,但实际情况并不像获得国家级称号所应达到的那样好,特别是城区及周边的河涌水体污染还存在,有的地方情况还比较严重,已成为群众意见最大的问题之一。因此,一个地方的发展确实不能以拿多少高级别的“牌子”为主要目标,也不应把太多精力放在这上面,而必须真正着眼于解决群众所关注的突出问题,不断满足包括“生态需求”在内的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如果江门能够真正在治理城区及周边河涌水污染上下功夫并取得实效,市民群众也是会非常满意的。(李超奇)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