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500家庭赴贵州毕节寻子 3户人家找到相似记忆

2013年09月16日 14:10 来源:贵阳晚报 参与互动(0)

曾阿佳与疑似母亲孙思敏相拥而泣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身体特征

  15日,大型寻亲活动在毕节市举行。10位寻亲人士登台,讲述自己的被拐经历及身体特征,并与寻亲家长进行外观比对。

  15日6时,记者看到,虽然离活动开始还有3小时,但已有不少家长在排队等候。从贵阳赶来的赵发生夫妇成为第一位进入现场的寻子家长——今年66岁的赵发生和妻子均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两个人均只有一只正常的眼睛。20多年前,夫妇俩摆水果摊时没看管好孩子,孩子丢了。此后,找到儿子成为两老此生的愿望。

  上午9时,活动正式开始。第一个走上台的寻亲人士杨海军讲述了自己被拐经历,并撩开衣袖和裤脚,展示自己的胎记等体貌特征。

  在10位寻亲人士中,中华和曾阿佳要幸运得多,前者在前期沟通时便找到一户疑似家庭,后者也与两个家庭有十分相似的家庭记忆。当他们的经历被主持人介绍出来时,现场响起掌声。随后,疑似家庭的家长与寻亲人士详细确认,“几个家庭都想相认,但需要DNA比对结果相符才行。”现场工作人员说。

  在详细确认过程中,首先出场的杨海峰和查金金,一脸落寞。“没有找到疑似家庭,刚开始确实有点失望,但不会打击我再次寻找亲人的信心。”查金金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自上午9时起,还不断有家长填写登记材料赶来。

  据活动主办方“宝贝回家寻子网”志愿者介绍,活动当天,500余个参与家庭分别来自贵州毕节、遵义、兴义、凯里、黔西等地。其中,3户人家与两位寻亲人士找到相似记忆。接下来,志愿者将协助部分未登记DNA血样的寻子家长采样,在活动现场找到疑似线索的家庭和孩子将前往被拐地点,并等待DNA比对结果。

  (本报记者 侯川川 张志红)

  寻亲故事1

  失踪侄儿的家 他守了20年

  凯里市麻江镇城关村村民周灿行已经68岁。1993年,他4岁的侄儿在家附近失踪,至今杳无音讯。当年,孩子的父亲因过度悲伤而染病身亡,母亲则很快改嫁。孩子母亲临走前,与伯伯周灿行签订了一份协议——孩子父母的房子、土地由伯伯暂行保管。这张泛黄的信签纸,在周灿行的身上一揣就是20年。

  多年来,这栋百余平方米的老屋,在周遭逐渐翻新的农房中渐现凋敝,周灿行却坚持住在屋里,自己搞来水泥修补陋室。去年,他的女儿要求把房子卖掉,他摔烂烟斗,狠狠地训斥女儿。他说,20年来,盼着侄儿回家是他最大的愿望,侄儿一天不出现,他都不能动一砖一瓦。如果自己过世,儿子接着守。如果儿子没能等回堂弟,就再委托孙子。即便只能见到侄儿的后人,也要履行这份承诺。

  在昨日的活动现场,一位寻亲人士像极了周灿行的侄儿,他拉着对方聊了一个多小时,听到孩子说养父母的不是,周灿行哭了,他掏出200元钱递了过去。“毕竟他们养大你不容易,买张火车票回去看看吧,我不希望如果能相认,又伤害那个家庭。”

  寻亲故事2

  友情支撑 他坚定找家的念头

  高伟涛说,每当别人问起自己的老家在哪里时,他都开玩笑地说:我老家在中国。

  高伟涛说,自己2011年外逃后,再未联系过养父母。他说,由于自己从小便知道身世,每当他提要寻亲时,都会遭养父母的打骂。出逃前,他被养家人连打了两天。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自己小时候患上眼疾,养父母没有尽力医治,导致他的视力严重下降。但是,养父母对另一个养子,却是另一个态度。当时,那个被抱养的孩子,同样患病,养母的一句话,令高伟涛伤透了心。当时,养母说“砸锅卖铁都要治好他。”

  高伟涛文化不高,初一只读了一半,就被养家从学校带回,要他自食其力。在这期间,他结识了一个朋友。2011年,高伟涛离家到四川成都投靠朋友,下火车时身上只剩2元钱,是这位朋友供他吃住,并带他到浙江学习焊工技术,“我一下火车,他就递过来一套新衣服,如果没有他,我早就死了。”原本,20年来的受虐童年,让高伟涛变得孤独,他不信任任何人,但因为友情,让他坚定自己找家的念头。

  相关阅读

  DNA比对中

  也有寻亲困惑

  在昨日的寻亲现场,下面的场景总是重复出现——寻子家长问得很详细,甚至会拨开寻亲“宝贝”的头发或撩起裤脚看胎记……

  一位志愿者说,寻子家长和寻亲人士的心理很相似,诸如“家里养鸡鸭、门前有条河”这类在贵州非常普遍的场景,在失去亲人的心理压抑多年后,会不自觉地朝相认的方向靠拢,“他们都会认为,对方讲述的就是自己的遭遇。”

  然而,最具权威的认亲标准却是DNA比对结果。在“宝贝回家寻子网”志愿者援助的多个案例中,都发生过寻亲者与寻亲家长描述几乎一致,但DNA结果却否定了双方的血缘关系的事例。

  志愿者说,即便DNA比对趋近成功,也有无法认亲的情况。以其中一位寻亲者为例,他曾与遵义一户人家的母亲比对成功,但与父亲比对失败。法医说,这样的情况并不少,因为,母亲的遗传基因染色体有可能与5个人都相同,但孩子和父亲的染色体只能是唯一配对。

  不过,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江教授却表示,如果子女与母亲的DNA比对结果达99%相似,基本可以肯定两人的血缘关系。这样的结论令志愿者和寻亲者本人都犯了难:那1%的误差,有可能是这位寻亲者并非其父亲亲生。“这样都不能完全确定,寻亲者只好再次寻找。” 侯川川 张志红

【编辑:白琥】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