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捐4000元多按个0变4万感动市民 更多人伸出援手

2013年09月25日 11:19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小依曼的病床上,放着一位素不相识的阿姨送来的米老鼠。

  捐4000元,多按个“0”变成4万元

  “赵本山小品《捐助》的郑州真实版”反响强烈

  不愿露面的夫妇俩委托朋友对话本报记者

  “钱就要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要不就是一张废纸”

  “几十家媒体想采访,他们一一婉拒了”

  “应该多关心孩子的病情,挽救生命比啥都要紧”

  给陌生人捐款时不小心多按了个“0”,结果从3000元一下就变成了3万元,然后衍生了一系列故事。央视春晚上,赵本山表演的小品《捐助》,令许多人记忆犹新。

  9月12日,这样的事儿在郑州变成了现实,数额还略“涨”一些,由4000元变成了4万元。发现误捐后,夫妻俩“一错到底”,爱心善举,感人至深。

  连日来,这对“一错到底”的夫妇,婉拒了全国几十家媒体的采访。受捐助的4岁女童依曼的父母有何感触?这对爱心夫妻又是怎么想的?

  昨日,不愿露面的他们托朋友和晚报记者对话,借朋友的口说出他们的心里话。 

  ■新进展——

  “误捐新闻”感动绿城 更多的人向4岁4个月的小依曼伸出援手

  “三口人挺幸福的,可自从女儿生病后,天就塌了!”昨日上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号楼5楼小儿内科加7床边,1983年出生的周蕾一边照看女儿,一边向记者说起事情的前前后后。

  4岁4个月的小依曼胳膊上扎着针管,在静静地打点滴。7月中旬,她在新乡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日子,成为全家人的噩梦,“好好的孩子查出来患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周蕾和丈夫李锴一下子晕倒了,随后就是焦急地等待转院。“孩子的病属于急性,不需要移植骨髓,坚持化疗两年半到三年,有痊愈的希望,不过治疗费较高,30万块钱左右。”医生告诉他们。

  8月8日,带着从亲戚朋友那儿凑来的5万元,他们转院到了郑州。一个月过去了,钱很快花光了,而治疗还需要延续,怎么办?无奈之下,9月10日上午,他们到花园路求助,那里有一个熟人。

  李锴夫妇没想到,他们求助的事儿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热心市民周容溶知道后,当天就带着7岁儿子去医院看望了小依曼,并在自己的微信上在朋友圈里作了传播和呼吁。

  9月12日上午,周容溶的朋友蒋晓菊与她取得联系,表示要和丈夫李建刚各捐2000元,到了下午两点多,周容溶的银行卡显示是4万元,这让她吃了一惊。“说的是4000元,怎么变成了4万?”她随即与蒋晓菊联系,这时才知道,蒋晓菊汇款时不小心多按了一个“0”。

  捐款一下多出3.6万元,周容溶想退回去,不料,蒋晓菊一番话令她挺感动:“既然捐出去了就别退了,说明跟孩子有缘分,钱应该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要不就变成了废纸……”于是,周容溶带着众多爱心人士捐助的49600元善款,送到了李锴夫妇的手中。

  小品《捐助》在郑州变成现实,蒋晓菊、李建刚夫妻俩的爱心善举,感动了不计其数的市民,一时间传为佳话,许多绿城市民也纷纷接过了爱心接力棒。每天去病房里看望小依曼的热心人从未断过,有的捐款,有的给孩子送玩具。昨日中午,一位热心市民还捐助了两万元,不愿意留名。截至目前,捐助数额逼近10万元,这让小依曼的家人非常感动。

  ■对话——

  孩子病情稳定后,妈妈也要多做好事

  “从卖的包子里每个拿出一毛钱,帮助别人”

  昨日上午,由于李锴回了老家新乡市牧野区,妈妈周蕾和爷爷李保禄守在小依曼的病床边。谈起这一段的经历及感触,两人泪眼朦胧。

  郑州晚报记者:你们家里的情况怎么样?这些天,是怎么度过的?

  李保禄:我今年61岁了,退休前是名普通工人。李锴是独生子,初中毕业后在外打零工,收入很少。家里住的是老房子,才30多平方米。儿子2008年6月结婚后,我和老伴就搬了出来,在外面租房子住。手头总是很紧张,一时半会儿也买不起房子。

  2009年5月,小孙女依曼出生后,给家里添了很多乐趣。孙女很机灵,很懂事,日子开始有了盼头,可谁会想到,有些发烧头疼的她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白血病。我们傻了眼。孙女这么小,怎么就要遭受这么大的磨难?想想,就是我们再苦再累,也要照顾好孩子。

  郑州晚报记者:这段时间,郑州的许多市民都在热议“4000元误捐成了4万元”的爱心善举,作为受捐助的孩子的妈妈,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对将来有什么打算?

  周蕾:说实话,我很意外也很感动,就想立即把多余的钱退回去。要知道,这是一笔巨大的款项,4万块钱对于一个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虽然我们的孩子急需要用钱,但是不该要的钱咱绝不能要。

  后来,好心人一直劝说,才收下了。我们想当面感谢这对好心夫妻,可就是要不到他们的电话,让我们很感动。我们是新乡的,在郑州举目无亲,没想到在遇到难处时却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帮助。在郑州,一家人感觉到了太多温暖,一辈子都难忘,这份情谊会永远记得。

  今年4月底,我们在新乡开了一个几平方米的包子店,孩子生病后被迫关门了。现在,孩子的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医生说有望痊愈。我想,孩子病情稳定后也要多做好事,从卖的包子里每个拿出一毛钱,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朋友代替夫妇俩说出心里话

  “多关心孩子,挽救生命比啥都关紧”

  身为“主角”的郑州市民蒋晓菊、李建刚夫妻是怎么想的?他们婉拒了记者的采访,托朋友周容溶道出心声。

  郑州晚报记者:这几天,许多人对蒋晓菊、李建刚夫妻俩的爱心善举表示钦佩,这事超出了大家的想象。他们捐款吃力吗?为什么不愿意露面?

  周容溶:蒋晓菊、李建刚夫妻俩正当中年,有两个孩子,目前在郑州做面粉生意。应该说,从经济上并不是特别吃力,还过得去。只不过身为父母,他们对孩子有切身的感触。他俩的一句话,对我启发很大,就是“钱就要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要不就是一张废纸”。

  “误捐”的事情发生后,他们夫妻俩面临很大压力。身边亲戚朋友也需要钱,向他们借过,可能会埋怨说把大把的钱捐给陌生人,为什么不帮助自己的亲戚呢?对他们俩可能有意见。

  这些天,我的手机上和他们的手机上,相继接到了几十个电话和短信,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家媒体,有些还是强势媒体,希望采访蒋晓菊、李建刚,让他们去做节目,而且问的都是“误捐”的事情。我们都很头疼,都一一婉拒了,为什么呢?

  捐过了,没啥说的。应该多关心孩子的病情,挽救生命比啥都关紧。现在,孩子的治疗费还差一大半,一二十万,正是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爱心企业或爱心人士,能纷纷伸出援手,哪怕是一块两块的,积少成多,也会拧成一股绳,这样孩子的生命就有救了,你说呢?

  ■互动

  如果你愿意帮助小依曼,使她早日渡过难关,请拨打郑州晚报的新闻热线96678,或者小依曼爸爸李锴的电话13017531675。小依曼的爱心账号是:6210984910011735361开户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户名:周蕾。(记者 石闯 周甬)

  ■短评

  履行“多按了一个0”是一种崇高

  生活中,总有一些这样的善行善举让我们泪流满面。有爱心捐助他人,是伟大的。但把爱心捐助时“多按了一个0”将错就错的责任,履行到底,更显崇高。因为多按了一个“0”,它不是既有的爱心打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带有一种意外的成分,甚至令捐助者本人措手不及。

  众口流传的赵本山的小品《捐助》中,“多按了一个0”便是以一种笑话段子的形式出现。然而,对于这对让人起敬的夫妻来说,“多按了一个0”不但没给他们带来争吵,反而成为他们自认的“上天善意的安排”。朴实的他们,宁愿扛下这份“多出来”的爱心,去履行这命中注定的缘分,而不愿思考任何可能的追回。

  这当然不是因为他们足够富有。富有的人有很多,但未见得能如这对夫妻一般,面对“多按的一个0”,能够如此从容坦荡。这或许,只是由于他们内心充盈的向上向善的温情。崇高的人,有一种超越常人的关怀意识,在看到他人不幸时,不但会伸出援手,还会考虑手伸得够不够,能不能拉不幸的人一把,令他们从容“上岸”。

  是否履行“多按了一个0”,无论从道德还是法理,都没有任何的约束与要求。选择履行这样的义务,只凭一个人内心温情的温度。

  “多按的一个0”是超越预期的乌龙,但它恰折射出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像这对夫妻一样的普通人的无私情怀。

  从更深层次地说,崇高的人们,孕育崇高的环境。我们每个人虽不必如这对夫妻这般,去履行这样的义务,但也应该从他们的善行善举之中,汲取向上的力量,努力向崇高看齐。而这,或许最终也将惠及我们自己。(杨兴东)

【编辑:张海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