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川景区道路塌陷遇难儿童家属:救援曾遭二次掩埋

2013年10月05日 17:13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家属疑问

  如果能早些将孩子救出,孩子不会离开。

  陈先生说,景区并无专业的救援队,救援初期用手刨是因为没有专业的工具。一个多小时后,才拿了两把铁锹过来。救援过程中儿子还曾遭遇了二次掩埋。

  景区回应

  救援过程中,有周边的持续垮塌。有没有“二次掩埋,现在也说不清楚”。

  冰川塌陷后在持续垮塌,作业面较小。在那样的条件下,用手刨是最有效的办法。

  走着走着,地面突然塌了下去。等陈先生回过神来,他的腿部已经被掩埋进了沙石里。再回头一看,沙石竟掩埋到了妻子彭女士的颈部,并还在不停往下陷,可更恐怖的是,3岁的儿子已不见踪影……

  10月2日,龙泉某中学教师陈先生带着妻儿前往海螺沟游玩,没想到,灾难突降———道路塌陷,妻子受伤、儿子遇难。

  事发 路面突然塌陷 3岁娃不见踪影

  “那是一条景区道路,突然就陷了下去。”陈先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们到达景区,买票进入景区后,选择了一条人流量相对较少的路线,但路上还是有很多游客和商贩。

  事发就在那1秒钟。陈先生哽咽着说,地面突然塌了下去,等他回过神来,他的腿部已经被掩埋进了沙石里。再回头一看,沙石竟掩埋到了妻子彭女士的颈部。更让他揪心的是,他已看不见3岁儿子———晓晓了。

  “他就在我的脚边,我能感受到他的呼吸。”彭女士说,娃娃的整个身子都陷进了沙石中,而此时地面还在往下陷,旁边沙石在滚落。

  就在此时,掩埋不深的陈先生从沙石中站起,一把抓住彭女士。“如果不抓住她,她就会陷下去。”陈先生说,塌陷事情发生后,有游客围了上来,用手刨沙石,试图将这对母子救出,但没有专业的救援工具,救援艰难。

  救援 众人手挖沙石 游客医生现场守候

  目击者周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事发地的环境,事发地位于正要进入冰川地带的地方,两边是山。受泥石流影响,山上还有些碎石。

  “后来许多滑竿队员赶了过来,在现场用手挖沙石。”目击者张先生说,后来消防官兵也赶来了,他们找来了铁锹,将周边沙石往外刨,因塌陷路段仍然有沙石不断陷落,担心对这对母子带来二次伤害,救援不敢使用大型的机械,救援难度较大,进展非常缓慢。

  现场,为了防止母子继续陷入坑内,消防官兵用绳子将被困的彭女士拉住。彭女士的左手边沙石被刨开后,她也不断使劲儿,试图用手刨土,救出沙石中腿边的儿子。

  “过了一会儿,被埋小孩的头部出现了。”张先生称,此时彭女士伸出左手,放在儿子嘴边,遮挡周围的沙石。与此同时,她不断呼喊着孩子的小名。

  张先生称,现场有一名游客,是位儿科医生,他一直守候在现场,希望能够帮忙。见到小孩的头部出现后,这位游客给孩子做了人工呼吸。下午5点过,晓晓被救了出来,游客中的医生、当地医院医生展开救治,但不幸的是,晓晓已经死亡。而在半小时后,彭女士被救出。

  心痛 年内全家首次出游 便失去爱子

  出事后,陈先生、彭女士的家人赶赴海螺沟。彭女士的姐姐介绍,陈先生是重庆人,是龙泉驿区某中学的老师,彭女士是成都人,在成都一家公司上班。此次旅行是陈先生与同事自驾前往,也是他们一家今年的第一次出游。

  “夫妻俩2008年结婚,陈先生今年已经近40岁,31岁的彭女士体弱多病,要这个孩子很不容易。”彭女士的姐姐说,晓晓是家中独子,3岁零1个月,平时很乖巧。而晓晓的奶奶得了癌症晚期,现在晓晓的事情家人都不敢告诉她,害怕她承受不了。

  “出事后,他们夫妻情绪已经崩溃了,到现在也没吃饭。”彭女士姐姐说,因为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彭女士也在医院住院。而到了晚上,爱子心切的两人常常冲进太平间,去看望儿子。

  景区通报 塌陷事件是天灾 景区已加强巡查

  昨日上午,海螺沟景区就“10·2”冰川塌陷事件情况进行了通报:10月2日14:49分许接报,海螺沟景区从老观景台到冰川道路路面突发塌陷,形成直径约2.5米、深约2米的漏沙坑,导致途经的彭姓女士和其小孩落陷。在老观景台值班工作人员和滑竿队员、保洁人员、群众等10余人于14:53分左右赶到现场施救,当时漏沙坑只有1大人颈部以上露在沙石表面,小孩完全掩埋。

  施救过程中,因漏沙坑持续不断塌陷,施救工作面极小,怕伤人又无法使用工具,施救难度很大,进展较为缓慢,17时许将2人救出。其中,小孩经抢救无效当场死亡,其母立即送至景区医院治疗观察,目前无危险。

  景区称,事件虽然是天灾,但是是很痛心的一件事情。该事件发生后,景区管理局强化了工作措施:不仅加强了对地质地貌的监测,还在景区各点增派30名安全值班工作人员、加强冰川路巡查,排查隐患、增设警示标志、安全提示牌等,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并限制进入海螺沟景区的旅客人数,最大限度保障游客安全。

  景区管理局表示,即使是天灾,但是发生在景区内,应尽全力按照有责方式处理。目前事件总体平稳,已经同家属在商谈善后事宜。

  家属质疑 不是天灾,是人祸?

  就景区通报的说法,晓晓父母产生了质疑。他们称,如果能早些将孩子救出,孩子不会离开,景区管理方在救援、管理上面有很大责任。

  陈先生说,景区无专业的救援队,救援初期用手刨是因为没有专业的工具。一个多小时后,才拿了两把铁锹过来。陈先生称,救援过程中儿子还曾遭遇了二次掩埋。率先赶到的景区医生没有携带急救所需设备,医生赶到现场时只带了葡萄糖。后来赶到的医院医生,也只带了两个喷雾罐式的氧气瓶,并没有输氧管。而救援现场秩序混乱,整个过程没有科学地指挥,没有一个好的方案。

  此外,晓晓父母认为,由于前期芦山地震,景区应在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设置标牌,并且做好预案,但事发地并没有。

  景区回应 救援措施、时间没有问题

  “救援的措施、时间没有问题。”昨晚10时许,成都商报记者联系上海螺沟景区相关负责人洼西彭错,他称在塌陷事件中,景区组织了七八十人的救援队伍,没能救出小孩,还是很遗憾。而塌陷的路面属于冰川地带,这是20年来的第一次塌陷。

  针对“二次掩埋”这一说法,洼西彭错称,当时周边在持续垮塌,救援过程中,一是要解决周边持续垮塌的问题,二是用手去刨母子俩。救援过程中。有没有“二次掩埋”,他表示现在也说不清楚。

  而就晓晓父母所说的救援过程混乱、没有专业救援人员的问题,洼西彭错说,救援过程中是有人指挥的。冰川塌陷后在持续垮塌,作业面较小。在那样的条件下,用手刨是最有效的办法。周围可以用工具,比如挖锄、铲子。参与救援的滑竿队员,平时在景区抬滑竿,如果遇到险情,他们就是救援队员,比较有经验。而谈到家属所说第一个赶到的医生只有葡萄糖时,洼西彭错表示,现场有医疗队伍,医生只有葡萄糖是家属的说法。目前,他们与家属正在协商解决此事,协商过程中有一些分歧。  徐剑箫

【编辑:何敏】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