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灾后第四天陆埠村民情绪平静 最缺饮用水和食物

2013年10月11日 11:17 来源:宁波日报 参与互动(0)

  昨天,市海洋与渔业局租用无人飞机率先在余姚进行了一次航拍,以详细核实受灾渔业乡镇灾情,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提供依据。图为在余姚城东姚江段上空拍到的画面。(乐舜卿 王量迪 黄程)

  10月10日,强台风“菲特”带来的灾害后遗症依然严峻。余姚是宁波受灾最严重的地方,陆埠又是余姚的重灾区。当地的灾情究竟怎样?昨天,记者在爱心市民的接力协助下辗转赶到陆埠,一路所见所闻,让人喜忧参半。

  14时 巧遇80后爱心小伙

  12时58分,记者一行带上采访、摄影装备,向陆埠进发。半个多小时后,记者的车在江北长兴路被深过膝盖的积水挡住了去路。

  赶紧掉头,沿着机场高架疾驰,结果却发现高速引导牌上红红的大字正在滚动播报:高速余姚出口已经关闭。

  从大隐出口下来后,记者正在为如何赶到陆埠发愁,没想到正好遇到一名去余姚运送物质的80后小伙。小伙子叫施科磊,是宁波天益医疗器械公司的员工。他早上8时20分就赶到余姚,已经运了4趟食品和水。

  赶到余姚后,记者被带到了余姚职成教中心学校,只见一车车的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向学校涌入,最远的救援车队来自内蒙古。

  听说记者要去陆埠采访,热心的余姚市民张先生决定专程绕路去陆埠。在张先生的护送下,记者终于进入了陆埠镇。

  16时 7岁女孩参与自救

  从余姚城区到陆埠镇的路上,记者看到,沿路都是忙碌的身影。拖车的、洗衣服的、晒被子的、清理家具的、清扫泥沙的……

  在陆埠新桥浦路上的亿金机械厂门前,五六个工人正在清理门前的淤泥。7岁的小女孩也拿着铁锹卖力地铲动着地面上厚厚的从山上冲下来的淤泥。她笑着说:“反正也停课了,来帮叔叔伯伯们的忙,人多力量大嘛!”

  17时 种粮大户面对损失不屈服

  52岁的李红天正急匆匆把晾晒着的稻谷收拢,装进蛇皮袋中,“没有干透,明天还要继续晒。”李红天告诉记者,他家在陆埠的兰溪村,家里有132亩水稻田。这次“菲特”来袭,他们一家损失惨重。1000多公斤稻谷被水浸泡,百余亩稻田至今还浸泡在水中。

  大水刚退,全家人立即分工忙活起来,女人们做清洁、晒被褥,男人们修机器、晒稻谷。临走时,他告诉记者,这些困难自己扛得住,还有人比他更困难,赶紧帮帮他们!

  18时 最需要水和食物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依稀的月光中,零星有些灯光。

  郭姆村的66岁老汉方通夫的房子浸泡在眼前的一片积水中,水深有1.2米。除了价值上百万元的机器浸泡在水中让他发愁外,更紧迫的问题是他和老伴遇到了吃的问题。这两天,他们顿顿吃米饭加梅干菜,甚至吃过酱油拌饭。方通夫说,能喝的水也不多了,盼着早一点有水能送到村里来。

  在村里采访时,不少村民向记者诉苦,主要问题集中在食物短缺和无处洗澡,但大家的情绪比较稳定。

  截至记者发稿时,陆埠传来好消息:境内三分之一的甬梁线路灯已经恢复供电;20个行政村中已有15个恢复通讯;山区12个行政村中的9个行政村主干道已基本畅通,发放救灾物资8万余份。(记者 易鹤 林海 余姚记者站 谢敏军)

【编辑:张海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