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社会信任缺失从来都不是偶然

2013年10月28日 13:25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10月24日,本报报道了璧山远林雅苑1幢2单元8-2胡先富和朱朝宏两家人的故事。朱朝宏是房子的卖方,因为银行的拨款没有下来,便没有从卖的房子里搬出来;而胡先富则是买方,因为房子已经过户,且首付款已经付清,便搬了进来。就这样,60平米的房子住了两家8口人。10月26日,朱朝宏收到16万贷款后,两家人冰释前嫌,当日中午还搭伙在家里吃饭。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正逐步进入陌生人社会。对于陌生人社会,美国知名学者弗里德曼曾有一段经典的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接触更多的确实是“陌生人”,如何破除我们心中的疑惑与不安,构建社会信任的环节不可缺失。

  在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与陌生人相处与交往?这的确值得思考。在新闻中,胡先富和朱朝宏两家,一开始的生活,其实是有些“不快”的,卖方朱朝宏房子过户到“陌生人”头上了,但款项还没有全拿到,所以房子不放心交;买方胡先富觉得付了首付且已经过户,就搬进来住了。于是,一个临时组建的“大家庭”形成了,“大家庭”形成的背后,我们看到了社会信任的缺失。不过,在“防人之心不可无”的生存法则下,他们的做法,不过是现实生活的缩影罢了。

  社会信任的缺失,从来都不是偶然的。稍加留意便可发现,我们早已习惯用戒备的眼神、怀疑的心态去对待陌生人,对待现实的各种制度与措施。社会信任的缺失,必然会增加社会运行的成本,也会让人的情绪变得更加负面。一方面,我们需要时时对陌生人保持警惕,提醒亲朋好友“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另一方面,却又抱怨“世态炎凉、人心不古”。这样的纠结与尴尬在提示我们,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我们必须重构社会信任,不然,社会必然会“负重前行”。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指出,“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这发布之后,引发轩然大波,一个共识也逐渐形成:一方面,便是要大力推进诚信教育、道德教育,营造一个陌生人互相信任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则是树立对法治的信仰,让人们对法律“惩恶扬善”有足够的信心,然后,公众才会自觉地按着规则办事,也才敢于信任陌生人。

  就璧山这两家人而言,最终“冰释前嫌”,且均作出自我反思,觉得一开始自己的确冲动了些,这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发挥,也有利于树立社会互信的氛围。毕竟,在一个社会信任缺失的时代,信任便是这个时代最为珍贵的资源,就如同火种一般,需要我们细心地呵护与照看,才能让这份信任感染更多的人,最终实现从个体互信到整体互信的“质变”。(重庆晨报评论员 龙敏飞)

【编辑:白琥】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