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个人信息泄露岂能“无药可救”

2013年11月01日 09:22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继酒店、快递行业曝出泄露客户个人信息丑闻之后,民航业也成为不法分子贩卖个人信息的重灾区,冒充航空公司短信平台向旅客发送航班取消信息骗取票款的事件频频发生。

  在机票短信骗局中,消费者损失动辄上千元甚至过万元,但迄今为止,除山航、西部航空通过官方网站公告提醒旅客防范欺诈短信外,民航相关部门均急于撇清在信息泄露中的责任。

  中航信订票系统是否存在技术漏洞?机票代理鱼龙混杂是否让不法分子有空可钻?航空公司是否为旅客筑起了信息管理的防火墙?一系列疑问在消费者脑海中打转,却没有任何回应。面对日益猖獗的窃取贩卖个人信息行为,行业管理部门一副事不关己的冷漠姿态令人困惑。

  “孩子刚生完,卖奶粉的就上了门;新车没开到家,推销保险的电话就打了过来;房子没打算卖,中介的骚扰电话一拨儿接一拨儿……”这是消费者对自己成为“透明人”却投诉无门的调侃。但随着网上支付的普及,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日益显现,必须加大治理力度。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是,个人信息泄露的追责总是轻描淡写。快递运单的倒卖事件中,邮政管理部门要求圆通快递彻查,但除了向公安部门报案、倒卖网站关停外,不见真正实质性的制度完善,圆通方面也没有受到任何惩处。事实上,几乎所有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都可以将责任推给具体操作的违法违规员工,而相关企事业单位一句“自查自纠”就能全身而退。

  根治个人信息泄露的“痼疾”,必须确立相关法律保护体系的震慑力,不仅让贩卖个人信息者受到严惩,也要让医院、保险、快递公司等拥有海量个人信息的企事业单位,切实承担起保护客户信息安全的重大责任。只有这样,各行各业才会努力采取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管理手段防范客户个人信息泄露。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