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日报:让“骑车办公”吃香起来

2013年11月01日 10:18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昨天有媒体报道,南京鼓楼首推公务自行车,不少机关干部撂下汽车改骑车,短途办公前先去借辆公务自行车,已经成了不少公务员的习惯。从2008年起,老鼓楼区就推出了20辆公务自行车。不久前,新鼓楼区又统一出资购置了100辆公务自行车。位于山西路的机关大院,平均每天有二三十人次来借车。

  读这则新闻,笔者想起一条“旧闻”——

  2008年初,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朱晓东教授骑自行车参加省政协会议。虽然亮了委员证件,但在双门楼宾馆会场,门卫就是不让进。说了半天,最后被允许从后门的员工通道进入。有感于此,朱晓东向媒体表示:“我在西方国家做访问学者,各国都把自行车作为城市绿色交通最优先的交通工具,甚至不少西方国家领导人都骑自行车上、下班。”“(在国内)环保不吃香,认车不认人,这绝不仅仅是哪一个人的尴尬,弄不好会演变成国家的尴尬,甚至是人类的尴尬!”

  从当年骑车赴会遇尴尬,到今天公务自行车受欢迎,这样的变化令人欣慰。

  去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门发布《“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开展公务自行车试点,倡导“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对公务自行车,虽然也有不同声音,但有一点应当肯定:对“骑车办公”这种绿色出行方式,我们首先应予肯定和鼓励,然后才是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规范,创造条件让“骑车办公”吃香起来、普及开来。

  “骑车办公”面临的最现实阻力,是“认车不认人”、“骑车没面子”的社会观念。要让“骑车办公”吃香起来,首先需要公务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改变观念,带头实现绿色出行,以此带动更多市民参与进来。现在,南京平均每天新增大约650辆小汽车,车辆拥堵已成常态。在这种情况下,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党员干部更需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做好节能减排,率先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养成健康、文明、低碳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这方面,“骑车办公”生逢其时,大有作为。

  让“骑车办公”吃香起来,更要通过制度设计,使这件好事能被全社会接受。骑车办公分为骑私车和骑公车(公务自行车)。骑私车当然值得赞许,对于骑公车,也可以通过完善制度使其规范起来。比如说,政府可以考虑像对“公共自行车”那样,对“公务自行车”实行有偿使用以收回购车成本,这样可以消除舆论“拿公款变相发福利”的质疑。在管理上,同样可以立法立规,在制度层面避免朱晓东教授所遇到的“出行尴尬”,让自行车畅行全城、停放方便。

  有报道说,丹麦人均GDP名列全球第六,但自行车却是丹麦人最喜爱的交通工具,540万居民共拥有420万辆自行车,首都哥本哈根约有40%的交通由自行车承担。在丹麦议会,86%的议员都骑自行车出行。为了保护骑车人的安全,丹麦不惜重金建设自行车道,公共场所也为自行车停放提供便利。让包括“公务自行车”在内的各类自行车在南京得到推广,丹麦的经验值得研究借鉴。(左中甫)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