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小学生黑板报外包折射走偏的家庭教育

2013年11月01日 14:16 来源:贵阳晚报 参与互动(0)

  贵阳市观山湖区一小学,黑板报由各班级学生轮流做。一些一年级学生家长,请来广告公司设计制作。这些家长称,实在太难了,他们大人都搞不定,更不用说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称,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给他们成长空间。(10月30日《贵阳晚报》)

  学生办黑板报是其锻炼和成长的一个重要平台,可以让孩子学会设计、绘画、排版、书法、编辑和组合,其就如同办一份报纸那样有着相应的程序和流程,也有着明确的分工要求。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难得的“素质教育”机会,却因为家长们的“太难”之虑而白白丧失,班级组织学生做黑板报的良苦用心也打了水漂,而家长们更额外多了一笔经济成本。

  家长认为做黑板报很难,这是会对他们的标准而言;家长们还认为自己的孩子做不了,这也是他们自己的想法而已。他们或许不知道,黑板报谁都可以做,孩子有孩子的标准,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做不了家长们心中的黑板报,却可以做出自己心中想做的。关键在于,你得放手让他去做,而家长所要做的,只是在旁边看着,有时候提供必要的指导或者帮助。在这个时候,家长最好的角色,不是扮演决定者和指挥者,而是旁观者和协助者。

  曾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是,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 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在这种启发式和尊重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天性得到了天然的尊重,其想像力和创造性也得到了保护,最后的结果便是各具特色,每一个孩子都完全不同。

  而反观国人,从出生那天开始,父母就喜欢大包大揽主宰孩子的一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都必须家长说了算,一切按照家长的意志去成长。在“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畸形之爱下,孩子自由成长的权利受到了限制甚至剥夺,他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想像、创造甚至生活。因为安全的考虑,他们失去了在外面玩耍的自由,因为家长们认为他们太小,就失去了办黑板报的机会,自然因为他们思想还未成熟,他们读书的志愿选择,工作岗位的确定,结婚的对象都由父母包办,虽然中国的孩子们生活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之下,却失去了最自由的空间和最基本的权利。

  这便是中国式的父母之爱以及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他们牢牢地把孩子控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总是千方百计地替孩子办完他们自己可以办、应当办的一切。结果是自己活得很累,孩子也活得很苦。这样的爱有毒,在其源源不断的输送下,孩子们早已营养不良,从人格上、体格上都已经输了一大截。更为可悲的是,对于这种走偏的家庭教育,固执的坚守者多而理性的反思者少。

  除此之外,学校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假若学校规定“黑板报好坏都必须由孩子自己承办”,又怎么会让家长代劳?假若说家庭教育已然走偏,学校教育的亦步亦趋,同样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是而言,所谓的教育改革,必须进行系统与整体的推进。而小小的“黑板报外包”里,更有着宏大的教育改革叙事。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