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男女同龄退休”为何反对者多

2013年11月27日 14:46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社会领域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郑功成教授提出,延迟退休应女先男后或女快男慢,用30年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11月26日《京华时报》)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延迟退休”基本定了,郑功成教授在此基础之上援引性别平等的概念追加了男女应同龄退休的提议。他的理由是:现在女性退休年龄大幅度低于男性,从总体上讲对女性极为不利,不仅过早地剥夺了女性的工作权利,也过早地剥夺了女性的发展机会与发展空间,并直接影响到其经济利益与福利待遇。

  作为一名女性,笔者在看到这样的话语后,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又一次“被代言”了。说句实在话,笔者支持延迟退休年龄的唯一理由,仅仅是因为深知自己受教育时限延长而导致参加工作较晚,延长工作年限理所当然。而不是站在“顾及养老金缺口风险”的高度,更没有在60多岁还想勇攀职业生涯新高的人生追求。当然,不是所有女性都如笔者这般不求上进,但几大门户网站针对郑教授这一言论的民调显示,超过九成的网友对这一站在女权高度提出的建议并不买账。

  明明是为女性权利振臂高呼,为何却得不到“半边天”的支持?细想之下,恰恰是因为用“男女平等”、“女权”等学术概念粉饰女性大幅度延退的事实,如此定调实在不靠谱。

  从现实出发,此论调忽视了男女的生理区别和社会分工差异。尽管在世界范围内,女性平均寿命基本要高于男性,但研究同样证实,女性的免疫、心脏、运动、神经、消化、骨骼六大系统比男性更脆弱。无论是老年人的健康自评状况,还是实际的患病人口,都证明老年男性的身体状况优于女性。此外,即使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投入到社会活动和公共议事中来,但女性在家庭事务上相比男性要投注更多心血仍是不争的事实。一则笑话说“爸爸就是闲时逗你玩,哭时哄不了,拉时叫喳喳,闹时交给妈”,虽为调侃,但也从侧面说明,妻子、母亲,甚至儿媳的身份,赋予了女性社会分工特殊性,一味强调“男女平等”,其实并不符合现实。

  更关键的是,在养老改革这样的涉及诸多民生细节的重要议程上,郑教授的这种站在人生追求和男女平等高度的“精英话语”,表现出绑架改革决策的意图,必然因其对公众话语的漠视,而引发集体的情感反弹。从舆情分析看,支持延迟退休的主要是两大社会群体:官员和专家。依循相同逻辑推演,支持男女同龄退休的女性,大约多是女官员和女专家。但对于需要自己缴纳养老保险,还身处“老了就干不动”的岗位之上的女性而言,寻求职业发展并不能成为其“工作到65岁”的精神支撑。更进一步说,人们嘲讽并抵触“延迟领养老金不等于延迟退休”、 “退休园丁洗衣论”等观点,并非因为它们新奇得近乎荒谬,而是因为这些高度概括的“精英话语”回避了民众一直以来所关心的焦点,比如养老金并轨,比如减少三公开支填补养老金缺口……

  一些“多数人反对”的政策出台,其实都是“精英话语”绑架决策的结果。多数人所反对的,也许并不是政策本身,而是在协商程序中民声、民意的断裂。说到底,民众最大的隐忧是“患不均”,在养老改革一事上,还是应该置于公平的框架内提高民意的分量。别让“精英话语”绑架改革决策。(罗晓星)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