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夺命快递”里的生死时速

2013年12月23日 09:00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收个快递把命都搭上了,其行为之小之平常与后果之严重,让人震惊。

  东西不应该被寄出,收件的企业不应该收件,收了件出了问题没有及时上报……一连串的错误,最终酿成了一死九中毒的悲剧。

  从事发开始,用了将近5天的时间才将问题控制住。另一方面,危险品走的却是生死时速。刘兴亮收到快递是在11月29日上午,当晚10点多,他就在医院永远闭上了双眼。这其中,因为快递企业和发件企业的错误,浪费了很多时间,铸成大错,管理部门理应对其作出最严厉的处罚。

  但是,应对机制的反应就够快了吗?至少从相关部门接到报告的11月30日11点到12月2日下午,这么长的时间里,除了污染源,对那些散落在外的快件,有关部门到底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还值得追问一下。

  第一,有关部门有没有及时责令快递企业在第一时间里作出回收处理?而且这种回收处理必须由专业人士做,一家快递企业显然已经无法独立完成,有没有要求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接手处理?

  第二,快件上都是有收件人电话的,打个电话把问题说清楚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是不是在人没死之前,有关部门还抱有某种侥幸心理?

  第三,当地有没有针对此类情况的一整套应急机制呢?或者更直接一点,这种监管体系有多少时间是浪费在了程序之中?

  12个小时与5天,这是一对不成比例的数字。还原这个过程很重要,它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在已经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危害。不出问题是管理的至高境界,但出了问题能将伤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同样也是一种境界。(本报评论员 高路)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