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72岁老人手绘两张气象图 17年坚持搜集气象资料 

2013年12月23日 14:24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72岁老人手绘两张气象图17年坚持搜集气象资料 
杨振山老人展示其手绘的“气象图”

  家住军秀家园,今年已经72岁的杨振山有一个特殊的喜好:搜集报纸的气象资料。从1996年至此,他的这个爱好已经持续了17年。细心的杨大爷会将每年的气象资料都绘制在1张1米多长,半米多宽的大纸上,10多年来他绘制的气象图已经有两大张。因为有这个爱好,杨大爷已经成了小区内的业余气象专家。对此,杨大爷笑称,“这个专家并不好当,老天爷的脾气不好捉摸。”

  日积月累17年间每天记录气象信息

  杨大爷告诉记者,以前还没退休时,他就养成了每天浏览天气预报的习惯,“我曾经负责过单位宿舍楼的建设,楼房的建设对天气的要求很高,一些关键环节都是根据天气来安排施工,最后工程很顺利完工。”杨大爷表示,退休后自己的这个习惯逐渐成了他的爱好。“我每天都看报纸,先将报纸上的气象资料记录到日历本上,然后每隔几天就汇总一次资料,将这几天的信息绘制到那张‘气象图’上。”

  记者注意到,杨大爷口中所说的“气象图”,有1米多长,半米多宽,纸张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小方格,“这种纸是建筑绘图专用纸张,在这纸上,每两个横着的小格子就代表一天”。记者看了杨大爷绘制的两张“气象图”后发现,上面的最早时间是1996年,“如果我去外地耽误了画‘气象图’,我回家第一件事儿就是要把它补上,不能让这个折线图中间出现断裂。”

  与时俱进“气象图”上也有雾霾这项

  杨大爷的第一张“气象图”从17年前就开始使用,上面记载了从1996年到2008年的气象资料,因为使用时间较长,纸张都已经泛黄。“我用折线来表示气温的高低变化,高温用红线,低温用蓝线,要是碰到下雨的天气我会用蓝色的彩笔将这一区域涂成蓝色,如果有大风天气我就在那天画个箭头,用箭头的方向表示风向。”

  看着“气象图”,即使是距今已经十几年的气象信息,杨大爷也能“穿越”回去给记者讲得井井有条,“1996年的冬天不算太冷,我数了数零下6度的天气只有6天,去年市区的第一场明显降雪是出现在11月4号,而今年进了12月份市区才正儿八经的下了场雪”。另外,记者注意到杨大爷“气象图”上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自从报纸的气象预报里面增加了雾霾这一项,我也开始在‘气象图’上体现出来,只要是有雾霾的天气我就在相应的位置点上几个点儿。”

  多年记录老人成小区业余气象专家

  记者注意到,从1996年至今,不只是每天的气象资料,杨大爷还对每年的气象资料进行了汇总,“每年结束时,我会总结下当年春节,中秋的时间,最低温、最高温及其对应的时间,另外还统计一下当年气温低于零下6度和高于35度的天数,然后再通过分析这一年的‘气象图’对当年的气象信息进行总结,写下自己的感受。”

  在杨大爷居住的小区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因为总结过多年的气象资料,小区的邻居们都称他为“业余气象专家”,不过对于这个称号,杨大爷谦虚地告诉记者,“老天爷的脾气可不好捉摸,总结了这么多年的气象资料,我更加体会到了天有不测风云这个词。”

  对于自己的这一习惯,杨大爷告诉记者,他会继续坚持下去,“这个爱好让我手脑并用,既活动了双手也锻炼了大脑。都说老有所乐,我觉得这也是我的乐子所在。”(文/记者 李林超 图/记者 傅琪媛)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