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监管制度落空快递才会夺命

2013年12月27日 11:06 来源:长春日报 参与互动(0)

  11月29日上午,山东省广饶县居民刘兴亮收到一件散发着异味的快递,当晚10点多,他在医院永远闭上了双眼。在此前后,两位山东其他地方的网购客和7名投递员工也先后染病入院。12月20日下午,山东省通报了这起恶性事件相关情况。圆通武汉收件公司由于收寄验视不规范,将被依法吊销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12月21日上午,圆通公司在微博致歉。

  从野蛮分拣到贩卖信息,从龟速快递到夺命快递……这两年,中国快递业确实疏漏百出,值得反省。隔靴搔痒的追问不如理性反思,有人说是加盟门槛太低,有人说是相关立法滞后,但从夺命快递事件本身而言,最显而易见的问题恐怕还是制度与监管缺失。

  于法而言,《禁寄物品指导目录及处理办法(试行)》第一条第四项中规定,各类易腐蚀性物品(如有机溶剂)不得寄递。此外,根据《邮政法》规定,邮政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并执行邮件收寄验视制度。用户拒绝验视的,邮政企业不予收寄。今年3月1日施行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也规定,禁止寄递麻醉药物、生化制品、传染性物品和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放射性、毒性等危险物品和妨害公共卫生的物品。可见,规章制度不是没有,而是没有人去当真执行。

  在夺命快递问题上,或有四重失责:一是邮寄方面对明知有毒的货物,几番隐瞒而违规寄送,涉嫌刑法上危害公共安全的责任;二是收寄的快递工作人员疏于检视,放任了风险事故的发生;三是快递运输环节或涉野蛮分拣,使得毒液泄露,最终酿成事故;四是事发后应急预案缺失,导致没有在第一时间控制事态发展。当然,如果从宏观责任主体来看,监管者面对数以亿计的物流快递,几乎“毫不设防”,如此不问不管,不出事恐怕难。

  《2013年~2017年中国快递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计,今年我国快递包裹总量有望突破90亿件,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按照全国13.5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6至7个包裹。与之对应的,是中国快递业刚刚勃兴的现实。国有快递高贵霸气,外资快递基本还只是个传说,民营快递又在夹缝中求生存——超常规的刚需、低层次的业态,需要更落到实处的制度规则来洗牌国内快递业。

  因噎废食固然得不偿失,疏于监管更会徒留后患。就事论事地查出一两家“不听话”的站点容易,但如何将既有规范落到实处、制度设计又能真正跟上电商与物流发展的现实,这恐怕还要更多扎实给力的作为。出事儿固然不好,眼下要做的,恐怕不是关门、不是棒杀,而是在整治的基础上厘清权责、理性引导。制度能落到实处,防范才不至于沦为空谈。(邓海建)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