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年轻人多不会排辈 “六亲不认”现象普遍存在

2014年01月02日 13:56 来源:东北网 参与互动(0)

  新年伊始,欢度节日,中国人少不了亲友相聚,共同庆祝。可令很多年轻人尴尬的是,他们大都分不清辈分,面对满屋亲属不知该叫啥。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年轻人“六亲不认”现象普遍存在,对妯娌、连襟、五服、九族等传统词汇更是鲜有了解。

  满屋亲戚

  如何称呼头很大

  “面对数十位不太熟悉的亲属,瞬间头就大了……”想起自己婚礼典礼当天的尴尬场景,赵先生“终生难忘”。

  赵先生在让区一事业单位上班,2013年12月28日是他大婚的日子。赵先生的家庭是个大家族,母亲姐妹8个,父亲兄弟6个,仅近亲就有近百号人,加上其他亲属,亲属阵容数百人。

  结婚当天,很多亲属他是第一次见。父母挨个给他介绍,这个是“三姥爷”、那个是“二舅妈”、“三婶”、“姑奶”、“三舅姥爷”……

  听是听了,可他根本记不住,随声附和后就忘记了。转了一圈,再到这些亲戚面前的时候,他就弄不明白了,不知道这个该叫“舅妈”还是“婶儿”,该叫“叔叔”还是“伯伯”。

  晚上家里人坐一起吃饭,赵先生把自己的尴尬和家里人说了。这时,全家人才意识到,这确实是个问题,年轻人不知道该管这些亲属叫什么。

  记者调查

  年轻人大多不会“排辈”

  21岁的小李是在校大学生,眼看就要放寒假回老家了。他说,每到过年,他都为如何称呼众多亲戚头疼。

  小李的家族也很大,每年过年要互相走亲戚拜年,七大姑八大姨的,经常整不明白,叫错的时候也常有,相当尴尬。

  29岁的小孙说:“我一参加家族聚会或者亲人婚礼就感到别扭,知道是长辈,可不知道该叫啥,不敢轻易叫,叫错了多尴尬,只得点头笑一笑。”

  2013年12月29日至2014年1月1日,4天时间里,记者在街头对15岁到28岁不等的50名年轻人,进行了随机采访。

  “父亲的妹妹家的年岁比你小的女孩,你该怎样称呼?”“你表哥家的孩子,你该怎么称呼?”“如果你妈妈只有一个妹妹,请问你爸爸的连襟的外甥是谁?”……面对这些问题,绝大多数受访者没能完全回答正确。对妯娌、连襟、五服、九族等传统词汇是什么意思,受访者更是“一头雾水”。

  从北京回大庆探亲的王先生说:“我是2013年8月份结的婚,我和妻子都在北京工作,前两天我和媳妇请假回大庆探亲,亲属们聚一块,把我整晕了。我表哥家有个小男孩,我就没弄明白该管这孩子叫啥,最后还是母亲告诉我该怎么叫的。”

  19岁的受访者小孙坦言,她是独生子女,家里的亲属构成很简单,对于比较复杂的家庭亲属关系,她是捋不明白的,这些父母很少和她讲,学校也没有教过。

  部分家庭中逐渐“消逝”的辈分称呼

无奈现实

  部分辈分称呼逐渐“消逝”

  对于第一代独生子女而言,一些亲属称谓正在逐渐失去,由于他们的平辈中没有兄弟姐妹,因此,在晚辈中他们也就没有了侄子、侄女和外甥、外甥女。

  34岁的李先生说:“妻子是独生女,我有一个妹妹,所以我的孩子没有姨妈没有舅舅,只有一个姑姑。她将来可能对姨妈和舅舅就没有什么概念了,等孩子长大后再有了孩子,这些称呼估计都用不上了。”

  对于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而言,如果生育的是独生子,后代中不会出现外孙和外孙女,自己不会成为外祖父母;如果生育了独生女儿,后代中不会出现孙子和孙女,自己也不会成为祖父母(爷爷奶奶)。

  对于第二代独生子女,从父亲方面看,他们没有伯伯、叔叔和姑母。从母亲方面看,他们没有舅舅、姨妈,相应也就没有舅母和姨父。如果丈夫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对于丈夫而言,由于妻子没有兄弟姐妹,丈夫自然就没有大舅哥、小舅子以及大姨子、小姨子;对于妻子而言,则没有大姑子、小姑子以及大伯哥、小叔子。

  “六亲不认”

  原因不全在孩子身上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成为父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都市人也选择不生或少生。因此,家庭结构正悄悄发生变化,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亲戚关系也逐渐减少。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传统称谓相应变少,不少人把很多原来有敬意的称谓简化了。宗亲称谓的问题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包含很多民俗和传统文化的东西。

  年轻人成家后,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符合政策的可以生第二胎,那么这些直系的称谓就又恢复了。

  市民王先生指出:“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如何排辈,不能全赖年轻人,这是社会发展变革等综合因素造成的,社会、家长、教育部门都有责任。”

  目前,已有不少人开始关注宗族称谓“消逝”的问题,有些人开始重修族谱。通过族谱的修订,让孩子们重新了解家族称谓,让这些宗亲称谓不断地保存和发扬下去。

  学者呼吁

  传统文化应得到传承

  提起现在的年轻人不会“排辈”问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永亮深有感触。

  李永亮说,中国人自古就重视亲戚关系,尤其重视血缘、亲缘关系。中国的亲属称谓非常丰富和复杂,无论关系亲疏、辈分大小、年龄长幼,在其家族中都有一个不同于其他称谓的明确称呼,这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传统社会中,家族大都聚居在一地,彼此相邻,甚至生活在一个院儿、一个村、一个镇里,由此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一种重要资源,它不仅能提供物质方面的支持,也是人们精神和感情的慰藉,彼此之间的交往就多,依赖的程度就更重,关系也就更紧密。

  三世同堂、四世同堂,曾是传统社会许多人的理想。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大家庭正在成为历史。特别是‘少生时代’的来临,家族成员的区域限制被进一步打破,家庭成员可能天南地北,家庭组成更加简单,彼此的依赖程度也相应降低,关系也越来越简单。亲属之间不在一起,就失去原有的“家族环境”,孩子们就缺少了“耳濡目染”学习排辈分的机会。

  刘永亮指出,第一代独生子女、第二代独生子女对亲属称谓的陌生,已经成为当前一种普遍现象。

  中国人由姻亲产生的亲戚关系相当庞杂,其派生出的各种称谓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近期国家生育政策做了调整,夫妻双方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由此,一些直系的称谓也将恢复。

  “应该将亲戚关系称谓的教育和普及纳入中华文明礼仪教育,将民俗称谓弄准确并代代传承下去。长辈也要多创造机会让晚辈和长辈多接触,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认识长辈,熟悉辈分的排法和称谓。”李永亮院长说。

  新闻延伸

  部分辈分称呼解析

  连襟:也称连桥,本意是指二人之间彼此知心。生活中一般是指姊妹之夫的互称或合称。

  妯娌:是指两兄弟的妻子之间的关系。弟兄的妻子之间,就是妯娌,所以妯娌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弟兄关系的一个延伸。

  六亲:当今“六亲”泛指亲属。据《汉书》说,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后人比较赞同这种说法,因为此说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

  九族: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九族泛指亲属。九族所指,诸说不同:一说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高祖、曾祖、父亲、己身、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一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姑表亲:又称姑舅亲,即兄妹(姐弟)的子女,互称姑舅兄弟姐妹。俗语说:“姑舅亲,辈辈亲,打折骨头,连着筋”。

  两姨亲:又称姨表亲。即姐妹的子女,互称为姨表兄弟姐妹。俗语说:“两姨亲,不算亲,死了姨姨,断了亲”。

【编辑:马婷婷】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