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7旬老人历时40年重修家谱 共有32代人的名字

2014年01月03日 15:46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珍惜、重视亲情和族情的传统,而家谱则是怀念祖先、激励后人的桥梁和载体。因为有着共同的祖先,虽然彼此不曾相识,虽然天各一方,但因为一本共同的家谱,因为同是一个祖先的后人,大家会顿时亲切起来,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呼和浩特有这样一位7旬老人,他历时40年重新搜集整理被损毁的家谱,就是要把这段珍贵的亲情联系起来,增强家族的凝聚力。

  这位老人名叫赵文河,出生在土左旗只几梁乡八犋牛村,退休前是土左旗民族中学的校长,在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了几十年。赵文河的祖籍是山西省忻州市东楼乡后郝村。210年前,也就是清朝嘉庆年间,赵文河的先祖“走西口”来到呼和浩特的土左旗。如今已经有10代赵氏后人生活在呼和浩特,而赵文河是第6代。当年先祖“走西口”时随身携带的赵氏家谱在解放前的动乱年代被土匪烧毁,这让赵文河每每提起便心疼不已。

  四十年前,赵文河着手搜集有关家族的资料。他根据父亲的口述整理材料、走访联络族人,甚至还两次踏上先祖生活过的土地寻根问祖。说起回老家山西寻根的经历,赵文河说,现在老家还有很多赵氏后人,尽管很多之前连面都没见过,可拉起话来没有生疏感。说起重修家谱,老家的亲人也非常支持他,这让他非常感动。大家说,修家谱是一件对家族来说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亲人们会尽全力帮助他找寻线索,这也更坚定了他重修族谱的决心。自从联系上老家的亲人后,这些年逢年过节,大家都要打电话发信息彼此送去祝福和问候。

  赵文河介绍,他的先人赵财从山西省沂州市东楼乡后郝村迁居到土左旗只几梁乡八犋牛村,因当时耕种的土地是靠天吃饭的旱地,迫于生计,赵财的两个儿子留在了八犋牛村,另外两个儿子到了善友板申(原哈素乡)定居,而赵氏先人还有一脉则留在了山西。如今,定居土左旗的赵氏后人经过200多年的繁衍生息,人口已经发展到10代近400人。其中年龄最大的九十岁,最小的十岁。

  在赵文河和儿子、侄子的共同努力下,经过40年的整理、补充,现在由他主编整理的20多万字的《八犋牛村赵氏家谱》已经截稿,即将出版,共有32代人的名字写在了赵氏家谱上。赵文河说,他计划在今年清明前夕正式出版家谱,届时,他将在家乡组织祭祖仪式,把家族山西内蒙古两地400余口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这件家族盛事。赵文河表示,重修家谱后,他将着手整理八犋牛村的村史,他想用一个村庄的发展变迁史来教育激励后人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