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阳“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城市空气质量

2014年01月27日 14:11 来源:贵阳晚报 参与互动(0)

天蓝水青的贵阳  图/徐其飞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过高或过密的楼房堵住了大气污染物向周边扩散的通道。目前,贵阳市正在编制“通风走廊”的相关规划,希望在贵阳建一个“城市风道”,将郊外的风引进主城区,把空气中的霾等污染物“吹”走。

  本届“两会”上,代表委员认为,建设通风走廊,应和增加城市绿化、增加公共空间相结合。

  让风在楼宇间流通

  采访中,很多委员表示,贵阳的空气质量总体而言不错,但一到冬季,污染的迹象便有加重的趋势。

  “贵阳冬季污染重,首先有气候上的成因。”贵州省气象局局长赵广忠解释,贵阳冬季风速较小,且山地地形容易出现逆温层,就如同一个锅盖扣在空中,导致贵阳如同在“盆底”,扩散条件较差。

  而在扩散条件差的不利条件之上,不合理的城市规划、过高或过密的楼房则进一步堵塞了大气污染物向周边扩散的通道。据相关报道称,2011年,贵阳市便有高层建筑2706栋,其中百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物50栋,更有数据称贵阳城市建筑高度进入了全国前20名。

  “很多城市雾霾爆发的原因都是因为城市建筑密度太高。”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刘兆丰委员说。

  “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对大气污染的扩散非常有利。”赵广忠分析,对于贵阳市这种静风频率高的城市,除了控制污染源,若能对楼盘、道路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在高楼林立的地方留出“大缺口”,让风在楼宇间穿过,会产生一种加速效应,就像河水从很宽的河道流到小河沟里,水流加快更利于将污染物冲走。

  建立通风走廊

  应和生态结合

  除了高楼的密度大,一些不合理的道路规划,也是影响空气流通的原因。有市民提出,城市需要更多没有阻拦风向的街道,以便利用自然风降温、交换空气。

  除此之外,桑圣毅委员关注到:河道和公共活动场所也可成为“通风走廊”,在未来建设中应该加以利用。

  这一点,和刘兆丰委员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通风走廊是城市生态走廊的一部分,而生态走廊的作用不仅仅是除霾,还包括了空气循环、城市降温、公共空间、市民休憩等功能。

  刘兆丰委员分析,贵阳老城区的通风走廊因为一些过度建设,出现了局部的堵塞,但贵阳本身有着很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北面的黔灵山、南面的南岳山正好形成南北向的通风走廊。他建议将黔灵湖至小关湖生态圈作为连接新旧城区的生态核心,留出一条林、水、开放空间相结合的通风走廊,将对贵阳的生态循环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通风走廊

  还须考虑风向

  对修建通风走廊,有委员担心是否会给老城区带来大拆大建。

  唐刚委员认为,通风走廊问题,要注重规划先行,在新区的建设中便将城市通风问题纳入考虑,避免摊大饼式扩张。

  “对于贵阳老城区来说,建设通风走廊,是在结合未来‘疏老城、建新城’、在城市的升级改建上得到逐步实施的,不会出现大拆大建。”贵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魏定梅委员表示。

  魏定梅还表示,其实规划通风走廊,贵阳市并非一张白纸,多年以前,贵阳市便对城市的通风设计有了规划,其中特别注重利用山体林地、河谷水道、湿地、绿地等自然条件,如南明河沿线、十里河滩、小车河湿地公园等本身就在一条绿色走廊带上。

  “贵阳夏季多南风,为冬季多东北风,在建设通风走廊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冬夏两季的主导风向。”魏定梅分析,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将更加注意与“双增双减”相结合,更多地增加城市绿化、增加公共空间,控制城市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和强度,让未来的城市更加宜居。

  议案点击

  减少降尘污染 共护贵阳蓝天

  目前,贵阳市空气相对较好,但贵阳市现有上千工地、道路等扬尘等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

  委员王长飞认为:贵阳首先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要明确主管部门、做到专人管理。此外,还应落实建筑施工、拆房、道路和管线施工等扬尘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创建“扬尘污染控制区”,减少城区的降尘污染。

  委员崔永佳建议:二环以内的施工现场应采取围挡、覆盖、喷淋等抵制扬尘污染措施,以控制各类混凝土搅拌企业生产扬尘;带尘车辆入城时应在城市关口收费站边设立喷水清洗轮胎、底盘,在城内施工车辆进入马路时,设立遮盖和清洗轮胎、底盘的环节。

  民建贵阳市委提出:除建筑工地进出口应设置高压冲洗设备,由专人管理,并保持出入口通道及道路两侧各50米范围内的整洁外,还应提高建筑工地附近绿化覆盖率,不在城边布局高污染企业,在城区、郊区新建或保护好湿地公园、河道水体等以净化空气。

  省环科院的大气专家李启泰建议:要想守卫好贵阳蓝天,政府应主动出台政策措施,企业要树立责任意识,有环境自律意识,百姓要提升环保意识,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的力量。(本报特别报道小组)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