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民工不怕“民工荒”:钱太少、人不行是荒的主因

2014年02月08日 14: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民工不怕“民工荒”:钱太少、人不行是荒的主因
市场内职业介绍广告密密麻麻 朱晓颖 摄
市场外撑起X展架“抢人” 朱晓颖 摄

  中新网南京2月8日电 题:民工不慌“民工荒”“钱太少”“人不行”是“荒”主因

  记者 朱晓颖

  下雪天穿着单薄的棉袄,指甲缝中填满泥土,从老家山东滕州到南京务工的郝明强已经在劳务市场转悠了几天。他不断从里边口袋里掏出旧名片翻看:“不行就去上海,打这个老板的手机。”

  春运返乡潮过后,长三角各大城市外来务工市场上演着另一场择薪迁徙、“用脚投票”运动,折射出中国各经济板块产业更替、升级换代倒影。

  郝明强也是这大军中的一员。他老家山东,外出务工18年,曾在上海做装潢工,今年到南京碰运气。家里两个孩子,一个十八岁、一个十九岁,这个年纪的花销让他觉得肩膀上责任沉甸甸。

  “南京工资给得不行”,他转悠着,看着密密麻麻的招工广告,身边职介人员的大声吆喝也没能吸引他。“以前在上海干装潢小工,一天160元,包吃住;南京这边只有120元/天,还不包吃住”。他不停摇头。

  南京安德门民工就业市场开业已是第二天。接近午时,前来招工、务工的人员不但没有散去,反而越聚越多,人气很旺。务工者们大多显得心有底气:薪金未达心理“保底线”,宁愿不那么着急,再等等看。

  曾在苏州染布厂染布的左言跃,去年到南京在桥梁上穿电线,穿了一年,觉得每天9小时、无节假日、月薪三千元太辛苦,今年重新找工作。刚从招养殖工的咨询人群中挤出来,他说:“今年希望找个(月薪)四千元的,哪怕不着急,也要大差不差。”

  市场内,招聘广告贴得密密麻麻,职介排开一溜,一些性急的招工者跑到大门外,要么扯嗓子“抢人”,要么摆开展示架、上写两个大字“请人”,同行间还有些竞争。通往市场的路边电线杆上,贴满了各种小广告。

  南京一家储运企业的人事部吴女士在寒风中吆喝了两天。她在一条街上来回散发打印纸,每到一处就有不少务工者围上去,询问薪资待遇,传看单页,觉得合适,他们就会留下手机号码。

  她告诉记者,年后企业“两端”人才最缺:一线工人、高层管理者。除了“嫌钱少”的一线工人比较难招,需满足高素质要求的高端管理层人员,也一直是企业的稀缺资源。企业为了留人,每年都在涨薪,对工作时间、工作强度进行合理调配也成了经常之举。

  外来务工人员构成也正悄然发生变化。“80后”“90后”新生代务工者,对自我诉求和价值实现要求往往更高,对在城市中的融入感、期待值自然也更高。

  市场上不大能找到年轻人的身影,他们有的在网络上投递简历。几家餐饮店招工负责人在现场“挨冻”“守株待兔”好几天,纷纷打出“基层三千底薪加奖金、储备竞级”标语,宣讲“吃苦耐劳”“勇于挑战”,总共也没招到几个年轻人,显得有些“一厢情愿”。

  对于年轻一代迟早将成为用工主角,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于学荣认为:“用好人、留住人,建立科学用人机制,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员工自信心,使之得到社会尊重和理解,打造幸福感等已成为用工企业亟需破解的问题。”(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