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农业已不再靠天吃饭 农户可以刷卡灌溉

2014年02月17日 15:47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对于北京这座严重缺水的特大城市来说,在长年缺水的情况下还差点儿遭遇了无雪之冬,上百天没有雨雪的滋润,地里的农作物咋办?其实,虽然107天无降水,但咱北京的农作物已基本告别靠天吃饭的原始状态,地下水灌溉、刷卡灌溉、滴灌等多种灌溉方式,让农作物得以安全过冬。

  农户可以刷卡灌溉

  戴育华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本市1956年至200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4亿立方米,但是从1999年以来,北京进入连续枯水期,地表水资源量衰减59%,地下水资源量衰减37%,入境水量衰减77%。而近几年北京用水总量平均为36亿立方米,而年均水资源总量仅21亿立方米,比往年平均37.49亿立方米少38%。这意味着每年北京有着15亿方水的缺口。

  因此必须开源节流。开源,顾名思义就是寻找多种水源,包括将丹江口的南水北调进京,每年将补充10亿方的来水。而在节流方面,相关负责人强调可以用“农业用水负增长”,“工业用水零增长”,“生活用水适度增长”三句话来概括。

  在农业灌溉方面,市水务局郊区处处长李京辉告诉记者,目前在具备水源条件的地方,基本实现了农业种植生产的灌溉化,共发展灌溉面积348万亩,其中发展节水灌溉面积近300万亩。在348万亩灌溉面积中有90%采取机井抽取地下水灌溉的形式,其余灌溉面积主要是通州东南部再生水灌区,还有本市东南部地区30多万亩的稻田都改成了旱田。因此,在多种措施的共同努力下,农业用水实现负增长,年用水量也由最高时的30.5亿方,下降到10亿方以下。

  李京辉介绍,现如今不少农业供水、灌溉工程设施都进行了改造。在水源工程方面,本市去年更新改造100多眼农田灌溉机井,并在机井上安装农业灌溉智能控制装置,农户可通过类似公交刷卡的方式随时进行灌溉。完成了13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确保全市60多座小水库秋末实现安全蓄水,集蓄灌溉水3000多万方。此外,果园、大田、菜园等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新增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0多万亩,有效降低输水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

  降雪墒情作用有限

  自从2月7日清晨开始降雪,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戴育华就没闲着,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看看手机。原来他的手机一直锁定在单位内部一个可以显示即时降雨量的软件上,当天的降雪形成的降水量、最大降水区域等信息都在上面,根据经验,降雪越多,地表获得的水资源自然越多。然而降雪结束后,累计降水量的数值最终显示3毫米,比去年同期减少五成。

  “降雪量太小了,对墒情的作用十分有限。”戴育华表示,等到天气转暖,积雪陆续融化之后,本场降雪才能增加一点土壤表面的含水量,抑制干土层的加厚。此次降水量很小且没有持续,仅仅对于净化空气、土壤保墒以及减小森林防火的压力等方面较为有利,对增加蓄水几乎没有影响。

  地头见闻

  草莓用水 量身订做

  昌平区是本市草莓主要产地,全区8000多栋温室草莓种植大棚已经全部建立起综合节水设施,通过滴灌、回流、收集雨水等多种方法,一个草莓季节水45%,实现总节水48万立方米。昔日大水漫灌、超量施肥的粗放型耕作方式,已被科学的节水节肥模式取代。

  在昌平区兴寿镇东营村农民宋俊次种植的5个地培式草莓大棚中,记者看到,每个大棚都安装了滴灌设施和施肥系统,并做到了地膜全覆盖。“滴灌技术可以让每一滴水混合着肥料,直接流到植物最需要的根部,既实现节水节肥的同时,又保护了土壤。地膜全覆盖不仅降低了土壤水分的蒸发,还提升了草莓的清洁度。”宋俊次介绍说,现在她家大棚一个草莓季最多“喝水”115立方米,还不到原来每季用水量的一半。

  在位于昌平区崔村镇的四季青山草莓园的高架草莓大棚内,高架草莓“喝饱水”后,地面上依然干干净净的,渗漏下的水肥全部顺着架子下面的管道回流。“这些回流的水肥,我们经过再处理后将再次利用,有的是草莓‘喝了’,有的是大棚内其他作物‘喝了’,这么有营养的水,怎么能浪费呢!”草莓园工作人员笑着说。

  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刘宝文说,节水就是根据作物的需要灌溉,各有各的方式、各有各的量,要根据不同作物的“习性”干活儿,才能事半功倍。“以前刚有滴灌设施的时候,所有农作物都用同样间距的滴水带,不仅浪费水,还使草莓大棚出现有涝有旱的现象。现在我们根据草莓的生长习性,将滴灌带改为10厘米间距,使每滴水都用到草莓根系周围,更减少了病虫害的侵袭。”

  与此同时,昌平区还积极探索膜面集雨高效利用技术,实现雨水高效利用。通过修建集雨窖(池)、集流槽、沉淀池、蓄水池等设施将降落在温室大棚膜上的雨水收集存储起来,再将雨水通过微灌施肥系统用于设施农业生产。天润园草莓园的一间农用设备仓库下就隐藏着一个集雨池,该园负责人郑学军介绍,地上是仓库,地下是集雨池,集雨池宽7米、长50米、深度达3米。里边的水,都是2013年夏季收集到的雨水,有1300方左右,进入2013—2014草莓季后,他们就一直在用这里的雨水,现在用了不到一半。

  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崇旺介绍,所谓膜面集雨,主要是利用大棚膜面引流,将降雨通过集流槽加以收集,净化后储存于集雨窖,使用微灌技术高效利用。目前昌平全区有8000多栋大棚,如果全部实施膜面集雨工程,以年均降水量500毫米计算,一年能集雨150万立方米,相当于当地三分之一个王家园水库的水量。(叶晓彦 徐娜)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