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如何打破“审批长征”的怪圈

2014年02月18日 10:39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海南省人大代表邢诒川在海南两会上“晒”出了他制作的“行政审批长征图”。长达5页的A3纸张,详细记录着一个投资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办完手续,需经过30多项审批,盖上百个章,全程最少需历经272个审批日。邢诒川说,整个审批流程按政府规定时限是272个工作日,但实际上,很多项目审批流程少则1年,多则3年。(见2月16日《新京报》)

  行政审批事项过多,审批流程过长,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企业和基层带来沉重负担,干扰民众正常的生活秩序,也是滋生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渎职腐败的“温床”。泛滥的行政审批事项无疑应该精简,“公章旅行”的低效率行政审批模式无疑应该变革。李克强总理曾多次提出进一步简政放权,并要求国务院各部门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理并逐步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并明确提出向审批事项的“负面清单”管理方向迈进,把市场主体事项的决定权还给市场。此举体现了中央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的决心与权力“瘦身”的姿态,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维护民众利益和政府形象。但是,从海南人大代表吐槽的情况来看,真正做到行政审批化繁为简,简政放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简政放权之所以是难啃的硬骨头,原因就在于削减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压缩了政府及其部门的权力空间与部分官员表现政绩的机会,触动了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国务院取消了不少行政审批事项,但是某些职能部门与官员未必乐意接受权力缩小、利益缩水的现实,部分人心目中的权力情结、利益情结不大可能一下子就烟消云散。在各种利益的博弈中,行政审批项目清理活动难免会遇到各种阻力。清理行政审批项目期间,职能部门与官员或许会有所收敛,但是清理风暴之后,还可能出现局部反弹甚至隐瞒或者私设行政审批项目的情况。

  要从根本上打破“审批长征”的怪圈,仅从数量上减少行政审批项目还不够,还要再接再厉严格执行相关配套措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简政放权的执行力,防止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消极应对“简政放权”,甚至审批事项“明减暗增”的现象。在这方面,公共行政管理专家丁煌教授的建议值得听取:“关键是要改变单纯向上负责的行政工作模式,引入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绩效评估主体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对地方政府不只是由上级政府评价,主要应由下级政府、本地服务对象、社会机构等多方参与评价;既要公开评价结果,还要把评价结果作为问责依据。”

  如果下级政府部门、服务对象对上级政府部门拥有评价权,且评价意见影响到官员政绩考核,顽固伸展权力之手的官员受到严厉问责,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深入人心,某些官员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权力利益情结才会逐步淡化,简政放权才不至于陷入反弹的僵局。(叶祝颐)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