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正视“丢脸”背后的愤怒陷阱

2014年02月18日 11:25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泰国之旅就要完美结束,回国的飞机却因为两拨武汉游客打架而延误。”近日,有网友通过长微博报料,称在泰国普吉岛国际机场,两拨武汉游客在即将起飞的飞机上发生争执,并上演“全武行”,直至当地警方赶到,争斗才平息,飞机延误一小时后起飞。(2月17日《楚天都市报》)

  这起发生在泰国飞机上的“全武行”,给同机游客与网友最直接的感受是“丢脸”。的确,走出了国门,每个人的形象都代表了“中国人”这个概念,这种行为就如同刻在埃及神庙上的“到此一游”一样,丢面子固然无须异议。在这起个案里,只要双方家庭的任一成员稍具理性,有效制止与解释,争执就不会升级为需要出动警察才能平息的“群架”。因此,这似乎已不是简简单单的文明素质问题了。

  最近几年,中国人似乎越来越容易愤怒,芝麻大点的事就可能引发流血冲突。公交车上为了一个座位,可以大打出手;飞机场里因为飞机晚点,会殴打工作人员;医院里患者对医疗结果不满,会对医生拔刀相向;交警执法,可以招来唾沫和耳光;而中国游客在海外动辄发飙,“丢脸丢到国外去”的事件也是不胜枚举。此外,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谩骂与侮辱正成为常态的愤怒表达。

  毫无疑问,越来越多的人已掉入了非理性的愤怒陷阱。由此,让人不由得产生疑虑,几千年来温良恭俭让的传统哪儿去了?

  如果说,行为是内心信仰与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那么,非理性的愤怒实则一种社会意识与行为规范主导缺位的结果,它所呈现出的焦虑和不安,或许比“丢脸”的行为本身更值得深思。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集中涌现,原有的社会平衡机制受到冲击,失灵或者失效,尤其是利益调节机制与社会规则遭遇公平的瓶颈,导致传统信仰和社会准则的信任危机,更使普通民众处于茫然无措状态。

  因此,“丢脸”背后的愤怒陷阱值得关注,它不止是个体的问题,而是群体的问题;它不止是文明素质的问题,而是社会心态的问题。缓解社会集体焦虑,盖上愤怒陷阱,不能仅仅依靠个体的自我心理“按摩”,而是需要更多制度“药方”来标本兼治。

  一方面,要更大程度促进社会公平,在利益分配、公共管理、司法行政等多个领域,作出更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的重大调整,营造更为宽松的社会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心态建设,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重建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房清江)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