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政府不应为个体违法者买单

2014年02月19日 14:57 来源:甘肃日报 参与互动(0)

  广西警察枪杀孕妇案,政府前期代赔73万元;青海湟中城管队长打伤孕妇,政府先赔付20.9万元……近期,连续几起公职人员伤人事件的善后处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记者整理了近年来10起公职人员违法事件,发现事件发生后,有8成左右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先行赔偿。(2月17日《法制晚报》)

  政府赔偿用的是公款,而公款源于民众所缴税费,“个体违法、政府买单”,群众利益因为公职人员的违法行为受到损害。

  有关部门给出的理由主要有二。一是政府负有管理失职等责任,需要对受害者赔付;二是考虑到诉讼时间较长,由政府先行支付,再由犯罪嫌疑人偿还政府。诚然,我国《赔偿法》规定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政府应依法给予赔偿”,但关键问题在于,多起公职人员伤人事件中,当事人并非在执行公务,其后果完全应由自己承担,政府不应该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即使出于保护受害者的目的先行支付,在事后也必须及时向违法当事人追偿。遗憾的是,法律规定的追偿往往不了了之。财政部对26个省(市、区)各级财政部门的调查显示,2002年至2004年,向责任人追偿赔偿费用合计约217万元,仅占财政核拨赔偿费用总额的3%,部分地区追偿赔偿费用数额为零。

  政府赔偿常有,依法追偿不常有,这一方面源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在《赔偿法》第十五条、十六条规定了受害人取得赔偿权利的7种情形,其中只有2种情形应当追偿,追偿的外延远比赔偿小得多。同时,该法仅仅提到向工作人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且未对追偿期限作出明确规定,从而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即使公众质疑,有关部门随时都能拿“正在追偿中”予以搪塞,或是象征性地罚酒三杯,敷衍舆论。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热衷于政府买单,也是基于“崽花爷钱不心疼”和“息事宁人”的心态来和稀泥。在一些官员看来,政府出面赔偿既能安抚民众,又能“保护”干部,可谓危机公关的不二法宝。只要能尽快平息事端,不管政府有没有责任都先赔偿再说。至于追偿,反正花的是公家的钱,谁也不愿拉下面子跟“自己人”较真。

  殊不知,政府无原则的代偿而不追偿,看似解决了问题,却是在饮鸩止渴。正如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所言,“没有国家追偿为后盾的国家赔偿,实则是将官员的个人责任转化成了所有公民的责任,将官员的个人赔偿转化成了由所有的公民来为官员个人的错误买单。”让代表受害者一方的民众来买单担责,无异于对民众的“二次伤害”。更重要的是,公职人员违法却不用担责,无形中是对违法行为的姑息和纵容。有了这样的恶劣示范,很容易导致更多人模糊权力和法律的边界。

  “个体违法、政府买单”的怪现状必须叫停。一方面,通过完善追偿标准、期限等相关规定,强化法律刚性,让“有偿必追”成为铁律;同时,要求当事部门必须向社会公开追偿进展、资金去向等信息,用社会监督来确保政府追偿的动力。(张枫逸)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