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雾霾周”更需要积极的公民行动

2014年02月23日 14:59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 北京论坛

  这几天,北京严重的雾霾天气,让大家都觉得很憋屈、烦闷。昨天,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橙色预警,距离最严重的红色预警,只有一步之遥。

  这是自2013年10月《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发布以来,首次启动橙色预警。也就意味着,严重的雾霾状况,还要持续好几天。这样的空气,谁都不喜欢。但在一次次无奈的体验、争辩之后,大家也都知道,想改变现状,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味地抱怨和吐槽,除了会让自己的心情更糟,没有太多意义。

  不如换个心态,把盘踞不散的雾霾,当做对社会治霾的“总动员”。除了政府部门必须做好应急行动外,个人也要把心态和行动,调到“雾霾节奏”。一方面是要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比如减少户外活动,出门尽量佩戴口罩等,另一方面也要尽到自己的公民责任,尽量不再给污浊的空气增添新霾。

  应急预案对公众有很多“建议性污染减排措施”,包括少开车、加强工地扬尘管理等。虽然这些建议并不具有强制性,市民就算不执行,也没有什么直接后果,但在这样的空气中,如果谁还做着“添雾加霾”的事,恐怕自己心里也不踏实。我们反对公权过度干涉私权,哪怕是在严重的雾霾下,但从公民的角度说,能把这些“建议”变为自己的“禁令”,则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

  虽然个人开车,对雾霾到底能有多少“贡献”很难量化;减少开车,对治理雾霾的作用,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但不可忽视的是,人人持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有助于形成一种治霾的社会氛围;对于政府部门和那些污染排放大户,也会是一种道德压力。市民个人的私车都停了,公车还能开吗?工厂的烟囱还能排放吗?

  □喻辛(媒体人)

【编辑:燕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