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过马路之困需更多细节考量

2014年02月26日 13:51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笔者最近为买件小棉袄上街,两次过经四路人民商场段,一次过泺源大街东段,深感老年人和残疾人过马路的困难。

  一次是逛了人民商场后找43路公交车站候车回家,由于马路中间的交通隔离栅栏设置得很长,想从路面的人行缺口穿过要绕很长一段路,大概一里多路,只好选择经地下人防商城到马路南侧去。但从人防的路北入口到路南出口,上上下下走了好几十个台阶,台阶陡长、台面不防滑,对我这个视力和平衡感不太好的古稀老人来说,实属不易。假如是年纪更大、腿脚更不便的老人或残疾人,过马路的难处就更大了。第二次是从人民商场去32路公交车站,穿过经四路,又像上次那样“艰难”。还有一次是逛完银座过泺源大街经南门去泉城路,出了银座一楼才想起走到对面要绕很长的路,只好回去经银座桥再下台阶,才到路北侧。而像这样过马路难的问题决不仅仅限于这几个地段,更难过的马路还有很多。

  我在想,像我这样退了休的老人过马路困难倒也无碍大局,因为不便捷可以少出去甚至不出去。但如果上班族或残疾人这样过马路,实在是太不方便了。进入汽车社会以后,为了治理拥堵、疏导交通,也是为了阻止行人随意横穿马路、确保安全,有关职能部门在许多马路上设置了交通隔离护栏,这是可以理解的,行人应当从大局出发给予理解和支持。但如果换个视角审视这个问题,我不禁想起了城市公共设施设置的人性化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让市民出行方便、快捷,才当是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出发点、立足点。

  如今由于停车场的稀缺,许多本就不宽的马路开辟了停车泊位,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但对行人、尤其是骑自行车、电动车的市民来说,不仅被侵犯了路权,而且增添了出行的难度和不安全因素。还有许多路段把自行车道逼上了人行道,非机动车与行人混行,很不安全,实在是有悖于以人为本的原则。还比如,马路边、大商场大广场等大型公共场所坐凳太少,应多设一些,以方便市民歇歇脚;公交站候车亭的设置应便于乘客避风雨,等等。总之,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城市管理措施的出台,应更好地体现人性化的理念,因为创建文明城市不是为了表面好看,而是为民惠民,使城市更加宜居。(朱文兴)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