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预算草案报告不再枯燥刻板 漫画彩图让人眼前一亮

2014年03月06日 09:55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3月5日国务院向人大会议提交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报告提出,为推进经济工作的发展,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代表、委员们一拿到预算草案报告,第一个感觉就是今年报告在内容结构上较往年有明显变化,政府预算报告一改往日枯燥刻板、满眼数字的印象,大打亲民牌。

  预算报告不再是简单地报账

  记者发现,今年的预算报告结构有了重大调整。一是在“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部分,首次增加了“落实全国人大预算决议情况”内容;二是“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部分,一改历年先报财政收支数据的传统写法,开篇先讲“2014年财税改革工作重点”,继而介绍“2014年财税政策”,之后才是“2014年收支预算”。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除了预算报告结构的变化,每位代表还将拿到一本带有漫画以及各种彩图的《政府预算解读》读本,这本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编写的读本,将作为此次大会的参阅资料帮助代表们了解政府预算。

  民盟中央常委沈志刚代表告诉记者,今年报告结构的调整,更凸显2014年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关键年的特色,突出了深化改革、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财税政策,尤其是各种支出政策。

  全国工商联常委高德康代表认为,今年的预算报告不再是简单地向代表报账。多向代表报告改革和政策安排,再根据改革和发展需要确定收支安排,体现了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方略的重视。

  推进“营改增”凸显改革重点

  在今年的预算报告中,将继续推进“营改增”改革作为2014年的财政工作重点。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进行“营改增”扩大试点,是深化税制改革的重要体现。

  知名财税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指出,“营改增”本身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另外,有些税收改革需要“营改增”来铺路,间接税要降,像增值税的改革不仅是要合并税率,还要降低税负的规模,为税制改革释放空间。增值税的改革,要把营业税并进来,同时适度降低税赋的比重。因为“营改增”后,增值税的规模太大,会使得税收对分配收入起到逆向调节的作用。我们只有加大所得税、财产税的改革,才能扭转逆向调节,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

  地方税体系建设将明显加快

  除了将继续推进“营改增”改革,预算报告还提出要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为此调整地方税体系建设将明显加快。

  全国人大代表许罗德认为,在我国现行税制中,间接税比重过高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无论是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促进社会公平,还是从优化经济结构,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的角度出发,间接税改革力度在未来一段时间都会呈逐步强化之势。

  全国政协委员侯欣一认为,在消费税改革方面,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将被纳入征收范围。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表示,将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等纳入征税范围,调整征收环节,促进解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认为,“营改增”表面看是两个税种的归并,但实际会倒逼财税体制改革的配套,推进建立新的地方税体系。消费环节征收和地方利益挂钩,地方对税收征管会进一步加强。“生产环节征税税源往往分布不均,但是如在零售环节征收,就是在哪个地方消费,哪个地方纳税,这个税源就分布均匀了。”

  施正文表示,“营改增”后要稳定地方财源,不能完全依赖于中央财政,而是需要建立一些独立的税种增强地方财政自主能力。

  房产税应铺开遗产税再调研

  对于各界热议的房产税,预算报告也有提及,称要加快房产税立法进程。

  对此中国财税法研究协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认为:应结束试点,在全国全面推出房产税,引导住房消费的合理化。同时,对存量房和增量房同步征收,但应设置相对较高的扣除标准,以保障大部分百姓的利益。在目前我国日益重视生态建设的前提下,应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逐步将水、黄金、煤炭等纳入,进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对于有专家提出的征收遗产税的问题,刘剑文则呼吁国家应谨慎研判有无推出必要,不宜轻易推出。因为这一税种的社会影响力巨大,有关部门应至少再进行三至五年的充分调研,再做出适当的判断。(记者万静)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